贯彻落实三项机制 提升保障服务能力

 
 
打印


最近,省委、市委先后出台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这是在从严治党新常态下,鼓励探索、宽容失误,让干部敢担当、善作为的重大制度创新,必将激发全体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必将促进国土资源事业开创新的局面。

      一、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关键在于准确领会精神实质。近年来,面对“八项规定”和作风建设的新常态,国土资源部门既要在保护资源上严守“红线”,又要在保障发展上担当作为,可以说是“风险程度最高的部门之一”。“三项机制”的出台,传递的是严中有爱、宽严相济的理念和导向,无疑为我们干事创业提供了制度保障和信心动力。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三项机制”决不是放松纪律的信号,而是重在从制度上破解干部“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护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凝聚追赶超越的精气神。我们要通过贯彻落实“三项机制”,把规矩立起来、挺在前,靠机制来约束干部、保护干部、激励干部,真正把广大干部的工作动力由个人偏好、政绩驱动,引导到制度规范、思想行动自觉上来,更加系统有力地推进国土资源保护与发展,坚决打赢移民搬迁攻坚战,向市委、市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贯彻落实“三项机制”,核心在于把制度落实到实处。作为国土资源系统来讲,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就是要通过深入开展干部作风与能力建设,把从严管理干部和真情关心干部相结合,引导广大干部卸下精神包袱,放开手脚大胆工作。鼓励激励机制是“发动机”。要把正确的用人导向作为对干部的最大激励,制定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旧观念,大力选拔敢抓敢管、担当有为的干部,注重使用埋头苦干、兢兢业业的干部,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褒奖、获重用。容错纠错机制是“方向盘”。要强化为创新者容、为担当者容、为实干者容的鲜明导向,坚持“三个区分开来”,鼓励引导干部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涉险滩、啃硬骨,努力推动国土资源事业再上新台阶。能上能下机制是“变速箱”。要发挥能上能下机制的“杠杆作用”,强化日常考评监督,科学评判干部实绩,制定能上能下办法,让能力一般、有位无为、群众认可度不高的干部把位置让出来、待遇降下来,让真正优秀和合适的干部“上”位,切实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良倾向。

     三、贯彻落实“三项机制”,根本在于开创工作新局面。当前,国土资源管理既面临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矛盾,又面临配合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任。我们必须要发挥“三项机制”的正能量,让干部敢于担当、善作善为。一要敢于创新。土地作为供给侧的“四大要素”之一,必将在供给侧改革中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要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把上级的部署同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突出特点,抓住亮点,努力在倒逼土地利用方式转型、引导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促进土地用途混合布局等方面有新作为、新突破。二要勇于担当。当前,耕地保护的难题、占补平衡的难题、节约集约利用的难题、土地使用监管的难题、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难题、地质环境保护的难题以及国土资源纵深改革的难题等等,都是我们今后不可回避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摆脱惯性思维,打破陈规束缚,跳出原有框框,从更高层面审视谋划。比如,耕地占补平衡对我们的困扰越来越重,我们只有下功夫推进“双退”工作和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才能较好地解决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为未来发展腾出空间。三要履职尽职。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是我们完成好应尽义务的前提,要始终做到心中有责不懈怠,自觉自愿把责任扛在肩上,立足岗位作贡献、当标兵,最大程度地发挥好个人能量,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色的业绩。今后,我们将结合能力建设年、“三讲三当”作风建设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围绕明责定岗严问责,运用好“三项机制”制度成果,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加大督查督办和问责力度,确保每个干部工作有方向、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