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出效能“除”去困扰“加”出榜样
——汉中市以新作风推动高质量发展侧记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对于全市各级干部来说,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优良作风。
作风无言,旗帜高扬;行动无声,最有力量。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投身作风建设,坚定理想信念,于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中获得激励,在思想碰撞中激发追赶超越斗志,在感悟交流中明晰追赶超越举措,不断交出让群众满意的作风建设优异答卷。
“减”出效能:资源下放,简化办事流程
转变作风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抓起。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促进干部转变作风,才能真正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今年8月的一天,南郑区领军教育培训学校负责人将印有“高效审批用心服务”的烫金大字锦旗,送到南郑区政务服务中心,对该中心相关业务窗口在办理业务中主动作为、勤政高效、热情服务的工作态度及高效、快速的审批效率表示感谢。
南郑区政务服务中心持续创新服务手段、简化审批流程、转变服务作风,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2020年共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18.6万件,全区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提升为94.7%。该中心优化行政审批事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将企业开办环节减至4个,申请材料减至4件,办理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简易注销办结时限改为现场即办,涉税事项做到随到随办、一站办结,努力实现企业注册、注销登记简易化、便利化。
勉县发改局为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助力县域经济尽快恢复平稳运行,结合疫情防控要求,积极简化办事流程,对原有“审、核、备”流程进一步精简。在疫情防控期间,所有事项全部实行网上“申报、审核、办结”一条龙服务,实行“不见面”审批行动。同时通过审批人员主动加班加点,进一步缩短项目审批时限,对申报事项在资料齐备、符合有关政策法规情况下,基本实现当天就能办结。这些做法受到企业高度赞许,解决了他们在疫情期间办事难问题,增强了企业投资信心,推动了企业复工复产。
11月30日,镇巴县渔渡镇家客隆便利店的李先生通过全流程网上申请,仅20分钟就取得了全市首张由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发出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电子证书。该县以各镇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通过对现有网络资源整合、异网重构,全面完成审批业务下移,实现无需跑路、实时出证、实时盖章、立等可取,高频事项已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全程网办、掌上可办。该县下放62项许可事项到镇(办),实现足不出镇立等可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除”去困扰:搭建政民沟通桥梁,解决群众办事难题
群众的难题在哪里,政民沟通的桥梁就要搭建到哪里。
7月21日,南郑区电力局局长现场接听5412345民生热线时,接到群众来电反映两河镇炉河坝村一组因电压低导致许多电器无法使用的问题后,立即安排人员于当天下午到现场查看、研究解决方案。7月31日,电力局协调安装了一台63千伏配电变压器,彻底解决了一直困扰他们的用电难题。今年以来,南郑区共开展区直部门负责人现场接听5412345民生热线活动10期,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123件。自热线开通以来,截至目前共受理各类民生诉求14.6万件,办结率98.8%,回访反馈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今春受疫情影响,许多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十分着急。宁强县人社部门依托跨区域、全领域劳务协作机制,采取“点对点、门对门”的对接形式,用“保姆式”服务输送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该县一线干部主动作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引导协调农民工有序流动。制定出台了加强疫情防控引导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复工10条措施,积极推行“不见面、网上办”公共就业服务,采取预约登记、即办即走方式,切实为辖区外出务工(返岗)人员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2月到4月间,该县共开展“点对点”输送农民工返岗复工31批次,包租2列专列、54辆专车免费运送农民工227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01人。
勉县茶店镇镇政府和所辖12个村、社区为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整合窗口业务设立便民服务大厅,配备专职干部,落实岗位责任制,不断改进窗口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效能。该镇持续改进干部工作作风,要求干部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对群众热情接待、服务周到,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不属于职责范围的咨询政策、诉求反映,要主动说明情况、有序引导;以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说“百姓话”,不说“官话”;增强服务意识,践行服务理念,主动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
“加”出榜样:自我革命,涌现一批典型人物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推动作风建设,各级干部是主要力量,同时也是主要对象。在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三市”的征程中,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都涌现出了发挥彻底自我革命的精神、把改作风贯穿于工作中的党员、干部。
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学龄留守学生“上学难”问题尤为突出。城固县桔园中心学校校长史洪涛,带领全校教职工积极转作风、促教风、带学风,以实际行动破解农村教育难题,为留守学生补台缺失的教育,在全县首推义务辅导,每天放学后义务为223名留守学生辅导两小时;定期对留守儿童谈心交流,反馈给班主任针对性施教,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效补台家庭教育缺位;给留守学生设立“亲情电话室”,方便留守学生在休息时间随时与在外务工家长电话联系情感、沟通思想;为133名无人照顾生活起居学生提供在校食宿服务。
严于律己恪尽职守,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徐霄雁,这个“90后”汉台区北关街道办事处人民路社区副书记,倾真情服务居民,架起了干部群众的“连心桥”,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社区服务居民6万余人,工作过程中,难免遇到个别群众不理解、情绪激动的情况,她毫不怯场,及时安抚群众情绪。社区工作既需要耐心细致、严格执行上级要求,又要讲人情味,徐霄雁换位思考,充分探讨避免“沾火就着”的办法,用以案说法的形式让“热情周到、让居民满意”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只有你把群众当作“一家子”了,推心置腹,群众才会把你当作“一家子”,脱贫攻坚就成了群众和干部共同的事,成了自己的“家事”。西乡县堰口镇葛家河村第一书记赵朝红就是当地老百姓眼中的“一家子”,走到哪儿,都会有人亲切地称呼他为“一家子”,忙着让座沏茶。立信守信,是干基层工作的关键,赵朝红深谙其中的道理,也切切实实付诸在了实际工作中。他积极帮助贫困户解决棘手问题,和贫困户罗代其及家人协商,让他们拆除危房重建,承诺帮助要回退款、审批原址拆除重建手续、协助上学的孩子争取助学贷款等,用真诚打动了罗代其一家。为避免老百姓跑路,他协调解决好过程中的难题,争取跑一次路就能解决一个问题,取得了罗代其一家的信任。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作风正,人民心气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将以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务实苦干的好作风,为新时代汉中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三市”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