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廖俊波精神为何广为传播

 
 
打印


3月18日傍晚,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49岁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斯人已去,精神永存,习近平总书记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廖俊波同志学习。

一时间“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传遍大街小巷,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网络上、报刊杂志上、机关单位、人民群众中都掀起了一股向廖俊波同志学先进、争先进的广泛热潮。为何廖俊波先进事迹能如此广为传播,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成为各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这与他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党员干部作风的明显转变、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密不可分的。

“樵夫”是廖俊波的微信昵称,他把自己比作“樵夫”,就是要立志做为民造福的好公仆,忘我工作的好干部,对党忠诚的好党员。“深夜,廖书记办公室的灯常常亮着,四年多来,双休日、节假日他几乎都在政和度过”县委办的同志说道,廖俊波同志总是以充满激情干工作精神,无声地感染着周围同事。“我什么时候打电话找他反映问题,他就什么时候解决问题,从来没有推诿拖延”电机企业的董事长邓少忠说道,在政和同心经济开发区建设过程中,廖俊波以至诚务实的态度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为进驻企业排忧解难。“当时不知道他是谁,只觉得他很热情,耐心地问我情况”丁本钟说到,廖俊波将拆迁群众请进自己的办公室,耐心为群众解决难题。正是廖俊波忘我工作、为民奉献、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政和县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他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将党的作风建设推向深入。中共十八大后,中共中央根据新时期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先是及时出台八项规定,以上带下,从严要求,坚持不懈改作风。继而针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四风”、理想信念动摇、自身要求放松等方面问题,中共中央相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使各级干部从思想深处找问题、改作风、严要求、提素质,党风为之一新,民心为之一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升,干部作风明显改善,全社会出现了一批“廖俊波”式的好干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和赞许,党心民心也得到极大地凝聚。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干部作风明显好转的同时,不可否认“四风”和腐败问题仍在人民群众当中屡屡发生。一些党员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一些干部意志消沉、信念动摇等问题仍然存在。习近平同志曾说过:“当前,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人民群众需要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好干部只有把群众路线践行在脚下,时刻把群众冷暖记在心头,把群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因此,“廖俊波式的好干部”也是广大老百姓对党员干部的热切期盼。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干部、一名人民公仆,我们要学习廖俊波同志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为民服务的情怀,要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样我们的党和干部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我们自己的生命也会因此变得充实而富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