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中纪委的“武松们”的传统是只做不说,很少向外界介绍自己的真实情况,给外界的印象非常神秘。这几年,变化在渐渐发生。比如说,前两年地图上还没有中纪委的标记,大门旁只有街道门牌号,没有单位牌子。而现在,随便在附近打开“嘀嘀打车”软件,马上就显示出“从中纪委上车”的坐标信息,百度地图及一些导航软件也都很清晰的标明了中央纪委的所在。
过去的一年,中纪委的工作通过官网从神秘开始走向更加公开、透明,新年元旦上线的网站移动客户端更拉近了中纪委与公众的距离,更快捷更直接的把最新信息呈现在世人眼前。
“武松”来了,希望通过对“武松们”真实工作、生活的点滴记述,得到更多人的信任与理解,支持“武松们”更有力的打虎,与公众一起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这场不能输的攻坚战、持久战。
今天就先来聊聊怎么能当“武松”吧。
成为“武松”需要几步
目前,进入中央纪委机关工作,凡进必考,流程大致是网上报名、资料审核、笔试、面试、政审、体检、公示、试用。每一年,中央纪委招考的职位信息都会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对外公布。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中央纪委的招录人数为28人,较2014年减少20人。为何在当前的反腐力度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中央纪委招录人数不升反降?
我们不能一说全覆盖,就先想要增加一堆编制,扩大一批职数,搞人海战术。必须转变方式、创新方法,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创造条件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的改革任务;在开展常规巡视的同时,开展机动灵活的专项巡视,逐步实现全覆盖的目标。——《改革就是要改体制动机制》
上面这段话出自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学思践悟”栏目的最新文章中,回答了上面的问题。中央纪委在用人方面不会大幅度增加,只能基于每年退休人员的数量而产生新的增补岗位。“武松”在精不在多,重要的是安排好“武松”的岗位,调动“武松”的能量,不给中编办添麻烦,还要完成打虎的任务。
什么样的人能当“武松”
国考公布的中央纪委有关职位信息每年不尽相同,每个岗位也会有些差异,基本上来说,除了个别技术岗位,普遍要求有两年基层工作的最低年限,大部分都需要本科或者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专业包括哲学、中文、法学、行政管理、历史学、政治学、审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等等。还会要求有两三年以上文字的综合、财会或审计工作经历,有较强的文字能力和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除此之外,公开从地方遴选的条件类似,需要了解的,请找度娘。
天涯论坛上,曾有人总结了报考中纪委的条件:政治必过硬,学校要名牌。笔试得过关,面试须沉着,政审没问题,体检很健康。
政治过硬那是必须的,学校要名牌不是绝对的,只要考得好,英雄莫问出身,但是一所名牌的母校,肯定是“加分”的。
估摸自己符合这些条件,真心愿意当“武松”的,就可以报考试试啦,从笔试到体检,每一步都很重要,决定着最后的结果。
什么样的人真的适合当“武松”
上面说的是报考的条件,那么实际上还有很多没写在公告里的情况也需要知道,这些才是重点。
天涯论坛总结报考条件那位仁兄,随后还有几句话:工作比较苦,房子买不起。多半在外地,女友全分手。看来真是同道中人,寥寥数语,道尽个中苦涩。
常年出差是家常便饭。仔细看看国考公布的中纪委职位备注一栏,多显示为“常年出差”或“经常出差”。这可不是虚言。目前,纪检监察室数量占到中纪委全部27个机构的44%,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值。再加上巡视组,多半人马都是要常年出差在外的。“武松”打虎要上景阳冈,在家里猫着可打不着老虎。
工作任务繁重艰苦。中央纪委机关的正常上班时间是周一到周五的早八点到晚五点,中午可以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但实际上恐怕在这里工作的每个人都无法按照这个时间上下班。负责信息报送、公文流转的人,常常早上6点多就到达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而晚上9、10点钟才离开单位的大有人在。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全年几乎没有节假日。
十八大后,不但是一线人员紧张忙碌,就连食堂的大师傅们也忙碌了很多。以往的周六周日,在单位加班吃饭的人不过2、30人,而现在要占满半个食堂的座位。
如果是在外办案、巡视,那除了睡觉的几个小时外,时间全部都是组织的,深夜加班开会研究线索、讨论案情、撰写报告,那再平常不过。没有顽强的意志品质,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武松”是打不过大老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