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被誉为“中国最美丽茶乡”——陕西省西乡县先后荣获“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陕南突破发展先进县”、“省级平安县”等多项殊荣,全省政风行风测评信息库经验交流会、全市党的基层组织推行党务公开现场会相继在该县成功召开,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干部群众关系更加密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有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克难攻坚,奋力拼搏的不懈努力,也凝聚着曾荣立三等功、荣获全省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被誉为“茶乡卫士”的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李其彦同志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
“要向组织和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这是由县委农工部长调任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时原县委书记车国珍对他提出的要求,也是近年来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真实写照。
他常说纪委管的都是“官”,是精英。要管好“官”,自己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能力素质。他利用各种机会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反腐倡廉理论和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知识,在参加中纪委举办培训班期间,作业、调研和考试成绩均受到老师和学员的肯定,被评为“优秀学员”。
他勤学善思,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亲自撰写了多篇优秀调研,其中《科级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于做好矛盾凸显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等调研材料被省市相关刊物采用。他学以致用,善于以理论指导工作。在县政府审定农业系统机构改革方案时,多数人建议逐步实施,但他依据自己掌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政策,提议该项工作必须按政策执行到位,不能随意变通,最终意见被采纳。在审定县城总体规划时,他发现相关部门上报的方案违反了省住建厅有关建筑容积率方面的规定,于是依据政策规定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关方面及时采纳了意见建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他负责县纪委日常工作和监察局全面工作,分管案件检查、机关财务等工作期间,恪尽职守,锐意创新,廉洁奉公,心系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近三年来,该县连续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县,县纪委机关被评为全县年度综合工作考核优秀单位,他个人也先后多次被省、市、县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茶乡卫士新形象。
“对腐败分子的宽容,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作为分管案件的领导,他敢于坚持正义,秉公执纪,铁面无私,不怕得罪人,对一些大要案件,亲自上手查办,面对面地与腐败分子做斗争。2008年5月,群众举报县粮食局在供应抗震救济粮中短斤少两。接件后他立即带领调查组进村入户核查,连续数日吃住在村上,最终查实了粮食局在供应救济粮中短斤少两2.7万余斤的违纪事实。并以查办此案为契机,深挖细查,连续奋战两个多月,查出了该局私设“小金库”以及原局长王某贪污受贿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追究责任9人,其中刑处2人、党政纪处分7人,挽回经济损失46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综合效果。在央视曝光个别乡镇辖区非法烧制木炭问题后,他迅速带领工作人员翻山越岭,深入林区烧炭现场调查取证,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党政纪处分7人,其中5名科级领导干部被免职,及时消除了社会负面影响。近年来,在他与全体纪检监察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共查办违纪违法案件246件,党政纪处分245人,处分科级干部27人,挽回经济损失610多万元,既维护了法纪尊严,又树立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威信。
“不创新,我们的工作就要落伍”
他时常说:“创新是纪检监察工作取得新突破、求得新发展、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根本途径,只有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才能让党员干部不能腐败、不敢腐败,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在他的带领下,该县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党务公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多项工作实现了新突破。2008年,县委决定由县纪委牵头开展党务公开试点工作。他带领机关相关同志深入调研,制订了试点工作方案,在县委部门和3个乡镇开展了党务公开试点,并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党务公开,取得了良好效果。2010年7月,在省纪委召开的全省基层党务公开工作座谈会上,该县做了经验交流发言,受到领导的一致肯定。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事关农村和谐稳定。具有丰富农村基层经验的他,结合推行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提出了村级“1+6”民主监督管理新模式。即:以建立村监委会为核心,同步推行村级财务代理、重大事项票决、党务村务公开等6项制度,有效解决了农村基层干部监督难、财务管理混乱、决策随意等问题,并在省、市纪委召开的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经验交流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他始终坚持“发展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理念,牵头筹建了县政府行政服务中心,首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189项行政审批事项统一“打包”纳入到“中心”办理,按照“流程最短、手续最简、效率最高、收费最低”的原则,实行“进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先后为精诚化工、太友矿业等一大批市县重点企业办理服务事项300多项,满意率达100%。“中心”运行一年来,已受理各类服务事项8300件,办结8183件,办结率98.5%,其中提前办结4560件,节省79366个工作日,树立了阳光型、效能型、服务型政府新形象。同时,对各级各单位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进一步清理,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办流程,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的812项清理精简至356项,精简达56.2 %,行政审批驶入“快车道”。
“群众的事是天大的事”
他出身农家,长期在基层工作,非常了解群众的企盼和疾苦,具有纯朴地爱民、亲民情结。到县纪委工作后,他认真接处群众信访,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近年来,他先后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00余次,亲自办理群众信访100余件。2010年7月,城关镇莲花村几十名群众联名反映村干部违纪问题,多头上访,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他放弃双休日,与工作组的同志一道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悉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妥善处置群众反映的问题,严肃查处了3名违纪干部,终使上访群众息诉罢访。
他关心困难群众,热心扶贫济困。当得知委局机关帮联的古城镇三郎村计划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村文化站,因资金困难迟迟未动工时,及时同有关部门联系,协调立项,帮助解决资金13万元,保证了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他个人帮扶的峡口镇圈腰村12户困难户计划扩建茶园,因缺少资金和技术,积极与县茶叶局等有关部门联系,落实资金3万余元,个人资助1200元,并协调技术人员提供栽培技术,帮助贫困户新建优质茶园2亩,仅此一项年增收6000多元。困难户朱立军小女儿患眼疾欠下上万元医疗费,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大病医疗救助和特困医疗补助资金3000元。当得知该户饮水井中有害重金属物质超标后,他又积极协调水利部门改造了饮水井,消除了致病隐患,赢得了群众的称赞和爱戴。
“我们监督别人,更要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以来,他形成了公道正派、作风务实、严格自律的优秀品质,从不参加庆典剪彩活动,下基层坚持吃“廉政灶”。用公家的钱,他是出了名的“小气”,从不乱支乱花。上级来客由办公室按标准统一接待,各室和个人不得擅自用公费招待客人。机关的所有材料都在内部打印,不允许在外面打印,仅此一年就节约费用三万余元。除了下乡镇和到市上开会,他很少用公车,上下班坚持步行。机关办公楼地震成危房拆除后,干部在临时调剂分散在多间屋子里办公,条件非常简陋。一些来机关办事的同志建议他置办点新家具,改善一下办公条件,他不同意。办公椅坏了,他自己修修后仍然用。很多同志不理解,他却说:“我们纪检监察机关要带头讲节约,不能讲排场、比阔气。”
他工作勤奋,作风务实,是大家公认的从基层一步步实干起来的领导。他常说,领导的职责是做决策、用干部,但不仅仅是动动嘴,更要带头抓工作、抓落实,在实干上做表率。他的讲话稿、调研文章都是自己亲自动手写,从不让工作人员代写,同时也要求机关领导都要自己动手写材料。他说,写材料其实就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实干的过程,领导干部就要多学习、勤思考、讲实干。在他的感召和带动下,该县纪委监察局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别的单位做到的,委局机关全体干部首先做到,禁止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为全县各级党员干部树起了标杆,并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贴心人的铮铮誓言。
文章来源:西乡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