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陕西省镇巴县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一时间山洪暴发、泥石流肆虐,交通、电力、通讯、供水完全中断,县城瞬间成为一座“孤岛”。全县11.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8.7亿元。大灾面前,在镇巴指导防汛工作的汉中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贺书田亲临一线、靠前指挥、身先士卒、心系群众,带领干部群众与洪魔顽强抗争,履行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这一神圣使命。
灾前,未雨绸缪
“镇巴未来两天有大到暴雨!”继5天前暴雨突袭镇巴后,7月23日气象部门再次发出预警。作为联系镇巴的市级领导,贺书田一大早即驱车赶赴180公里外的山城,这已是他在短短十天内的第三次镇巴之行。一路上,他神情凝重、忧心忡忡。
一到镇巴,贺书田不顾舟车劳顿,即刻赶往前期受灾点和重点区域、险要位置、受灾人群进行查访了解,安排防汛抢险工作。路上,天气忽雨忽晴,变幻无常,他预感到严峻的考验就要来了。
抢险,争分夺秒
24日零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沉睡的山城顷刻间被惊醒。马王庙街告急、南关告急、王家岩告急,全县24个乡镇灾情不明……
危急时刻,正在县防汛指挥部彻夜关注雨情的贺书田临危不乱,果断下令启动二级应急响应,第一时间与县上领导分成6个抢险组,率领县城11个防洪抢险战区的3000余名干部奔赴县城内涝点、滑坡点等重点地段,组织群众紧急撤离。“所有干部全部出动,全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贺书田话音刚落,便第一个冲出门外,身影淹没在茫茫大雨之中。
此时,全城电力、通讯全部中断,泥石流伴随着山洪已经涌进了县城,为避免群众恐慌,贺书田一边赶往城区重灾点,一边迅速调派应急车辆深入大街小巷通报雨情、汛情,通知群众自救转移,稳定群众情绪。在内涝最严重的马王庙街,贺书田带领一组抢险队员,趟着没过大腿的洪水,打着手电、扶着电杆、摸着墙沿,一步步艰难地接近等待救援的群众。积水不断在上涨,他全然不顾,背着老人、抱起小孩,不知疲倦地在深水巷道中来来往往,指挥抢险队员将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当晚县城紧急转移群众15000名,无一人伤亡。
查灾,身赴险地
天刚蒙蒙亮,彻夜未眠的贺书田顾不上休息,又徒步赶往距县城17公里的210国道陈家滩段查看灾情。这条山道已经满目疮痍:多段道路被滑坡和泥石流截断,泥石滚落、堆积如山;多处路面和路基被山洪冲毁,形同悬崖;折断的树木和电缆,七零八落、相互交织……“这可是镇巴通往外界唯一的生命线啊,如果不及时抢通,灾区的群众将会遭受更大损失!”贺书田看在眼里,心急如焚,步子也越迈越快。
途中,贺书田有路走路、无路爬山,先后趟过20多个泥石流地段,6次涉过湍急的河水,翻越7道山梁,3次遇到山石滚落,一路险况不断。所到之处,他必亲临险地、查看灾情,并叮嘱随行人员详细记录,沿途共查看受灾点30余处。
在返回途中,贺书田看见两名老人偷偷返回房里喂猪,他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屋内,一边拉着他们往外走,一边宽慰道:“老乡,几头猪饿着不要紧。只要人在,什么都会有的,你们快跟我走吧,这里太危险了!”两位老人被他焦急、关切的神情所打动,同意撤离到临时安置点。
救灾,刻不容缓
赶回县城已是下午4点多,贺书田几口扒完工作人员买来的方便面,就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与县上领导通报灾情,商议应急措施。“抢通道路、恢复通讯,把特大灾情信息及时传递出去、让救灾人员和物资及时进来是当务之急。”大家很快达成共识。“迅速调集铲车、挖掘机等大型设备,尽快抢通210国道;组织电信部门技术人员抢修通讯光缆;抽调干部组成24个抗洪救灾工作指导组,帮助群众排危除险、生产自救,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又干净水喝、有病能就医……”贺书田对救灾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
会刚结束,贺书田又深入县城周边,查看了解滑坡地段和河堤受损情况,沿途走访受灾群众,看望慰问抢修人员,指导参与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搭建临时安置点、加固揽笼、疏通河道。
当晚24时许,中断近20个小时的电信网络终于抢通,贺书田用已经沙哑的声音,第一时间向省市领导报告了镇巴的严重灾情和救灾面临的突出问题。此时,他已连续奋战了两天一夜近40小时,工作人员极力劝他休息,他却说:“群众的安危比啥都重要,我们多休息一会,老百姓就会受更长时间的苦,耽搁不起啊!”
(通讯员 赵华 吴国安)
文章来源:汉中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