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明式的好支书记陇县优秀公选村干部阎本娃

 
 
打印
  陇县关山脚下,人们传颂着一个郭秀明式的村党支部书记的故事——阎本娃,一个“吃公粮”的乡镇干部,为什么要去当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村党支部书记呢?当了这么久的支部书记,不但不要一分钱报酬,自己还为村里垫支了近9万元,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了马曲村。

  关山脚下的马曲村

  在2005年底,正当天成镇紧锣密鼓部署年终工作时,迫于10万元债务压力等原因,马曲村原支书向镇党委递交了辞职申请,原村主任外出打工……

  就在镇上领导为马曲村班子费神之时,时任天成镇烤烟技术员的阎本娃在苦苦思索着:十多年来马曲是落后了,可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生养自己的家乡永远落后。经过深思熟虑,他敲开了党委书记的门表示想参加公选,回马曲村担任村支部书记。

  2005年10月份,县上公开选拔村级主要干部,阎本娃顺利通过公开选拔担任了马曲村党支部书记.

  聚集一堂共谋发展大计

  到马曲村后,他组织召开了上任后第一个全村党员干部会议,在开会那天村委会会议室内座无虚席,7名村组干部来了,常年很少参加会议的3名离任支部书记来了,卧病在床的3名老党员也来了,31名党员一个不少。阎本娃感动的说:“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我本娃是从马曲走出去的,今天回来当支书,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就是想让咱马曲村经济发展起来,群众生活好起来。”

  他引导大家一起回忆了马曲村过去也有过一年之内唱三台大戏的历史。“可那些都是过去,是历史。现在我们落后,落后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认为除了产业未能成规模,党员、干部队伍不整齐,思想不统一,党组织的作用没能真正得到发挥是主要的。农村党组织、党员是干什么的?是荣誉吗?是权力吗?都不是!它是一种职责,一种崇高的职责,那就是事事走在群众前面,为群众作出表率。我们有290户1130多名群众,有已经形成的烤烟、果品产业基础,只要我们党员干部带好头,不信马曲经济发展不起来。从今年起我每年种烟20亩,同时包扶5户困难户……”新任支部书记一席话,在马曲村全体党员干部心中燃起了一团火。

  “当干部,就不要计较个人得失”

  阎本娃刚上任,镇上几个商店、饭馆的老板就先后登门讨债。他当即对村上在商店、饭馆所欠债务逐笔进行了核实,掏出自己2万元的存折,让村上副支书拿去清理了村上全部欠账,并立即召开了村班子会议,明确表示“村上欠商店、饭馆的账,由我个人负责清理。”同时约法三章:“今后任何人不得在商店欠账拿东西、不得在饭馆签单吃饭、不得公款接待。”

  农村基金会关停营业,全面清理整顿。马曲村修小学时贷款仍有5万元未还,债务清偿小组多次催收。村干部垫支已无能力,向群众借,要付给利息。正在村干部发愁之时,阎本娃拨通了远在北京的一位亲戚电话,从亲戚那里借来3万元,阎本娃收到后立即就划到了基金会的账上。

  2006年,马曲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后,烤烟面积几乎比往年增加了一倍。眼看烟叶已经开始落黄,群众由于修建、改造烤炉,拉运烘烤用煤资金严重短缺。正在大家为此发愁时,4辆康明思卡车满载煤炭开进了马曲村。后来群众才知道,是阎支书私人垫支15000元,为大家购买了煤炭。

  “当干部,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

  “当干部,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是阎本娃当支书的信条。他上任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理了村级债务,将村上家底全部交给了群众,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使群众户拖欠集体款额由13000余元降到4000元。马曲村群众都清清楚楚记得,在2006年春季,在阎支书的领导下,村上统一调整了烤烟地,取消了旱薄地、沙滩地、阴坡地等应付田,将烟田全部调整到塬上肥地,并集中连片,规模由230亩扩大到500亩,对70亩老化果园,淘汰更新品种,新上黄金梨80亩,对山旱薄地实施退耕还草160亩……这曾令许多群众不解。可到年底,群众服了,仅烤烟生产一项,全村就实现产值60万元。

  

  马曲村的男女老少永远不会忘记,是阎支书争取到项目和资金,带领大家对陈旧老化的高低压电力线路进行了全面整改,同时架设管道800多米,使群众吃水再不用到邻村去担;是阎支书带领大家,奋战四十多天,移土填沟3万多立方米,平整出12亩场地,使居住在半山腰滑坡地带的10户群众搬迁到平地;是阎支书带领全村群众拉运砂石2万多立方米,铺筑了5000多米的水泥道路;是阎支书多方争取资金26万多元,保证了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扶贫搬迁、村容村貌建设的顺利实施。

  如今的马曲村已是市级文明村,村容村貌、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处处呈现出一派文明、和谐的美好新风。现在,他们正在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放开手脚准备大干一场,马曲村的未来发展令人期待。

  

     (宝鸡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