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党 还须从严治家

 
 
打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自觉加强家庭道德建设,带头抓好家风建设,维护家庭正气,建设优良家风,切实管好家庭成员,真正把家建成清廉安全的港湾”,在十九大后政治局首次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坚决反对特权现象,树立好的家风家规”,总书记的讲话切中要害,令人深思。 

       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从大量揭露出来的违纪违法案件看,很多腐败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稍稍“过滤”一下近年落马的“老虎”,“贪腐父子兵”、“受贿夫妻档”、 “一人当官全家涉腐”等领导干部家人搞权力寻租,不良家风成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堡垒从内部被攻破的重要原因,希望“全家福”,结果“全家腐”,结局“全家哭”一人落马牵出全家。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江西省委原书记苏荣落马后,在忏悔录中写道:“正常的同志关系,完全变成了商品交换关系。我家成了‘权钱交易所’,我就是‘所长’,老婆是‘收款员’……诸如此类的贪腐案件,无不验证着不正家风所带来的废职亡家的严重后果,再一次敲响了领导干部“正家风”的警钟。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齐家”放在“治国、平天下”之前,认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见把家管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正家风”须严以律己。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既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也是家庭和家族的表率,必须严格自律,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做斗争,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人管起,从最近身的地方构筑起预防和抵制特权的防护网。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做到家里家外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八小时外和八小时内一个样。诸葛亮用人失误“自贬三级”,曹操违犯军纪“割发自刑”,充分显示了他们具有杰出政治家的风度和严于律己的好品德。 

    “正家风”须严管家人。关爱家人,是人之本性,然而爱必须有法有度,不能越界,更不能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去“偏爱”家人。领导干部须时刻铭记“一人不廉,全家不圆”的道理,“严管就是厚爱”,正确处理亲情,做到关爱不娇惯、善待不纵容。在这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无论是周恩来同志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定下内容详尽的“十条家规”,还是陈毅同志与家人的“约法三章”,抑或是叶剑英同志对子女“夹着尾巴做人”的告诫,都是严以治家、严管家人的楷模。 

     “正家风”须公私分明。“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讲过:“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分明,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公私分明是基本操守,公而忘私是崇高境界。在心灵的天平之上,公与私分立两端,为官做人都应保持公私平衡。私欲大了,私心就重了,党性就弱了;公心长了,杂念就少了,作风就硬了。把握好公与私、情与理的尺度,做到手握公权两袖清风、大公无私,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让公权得之于民、用之于民、服务于民。毛泽东同志曾建议全党读《触龙说赵太后》,感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深意,并始终恪守“三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     

       因此,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重视家风建设,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严把家庭廉洁关,当好家中“廉洁监督员”,监督亲人远离贪腐、洁身自好,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使家庭真正成为自己廉以修身、永葆本色的坚强阵地,以良好的家风带党风、促政风、正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