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是每个党员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共产党员要对党绝对忠诚,他强调,“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对党绝对忠诚,既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标准。广大党员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切实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党性锻炼和工作实践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对党绝对忠诚的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新气象新作为。
但是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忠诚,忠诚度有多少,并没有写在党员干部的脸上,如何辨别党员干部是否忠诚,笔者认为看实际工作中是否敢担当。
《后汉书.虞诩》记载: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诩曰:“得朝歌何衰!”诩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大意是:朝歌贼寇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连年屯聚,州郡禁止不住,于是便任命虞诩担任朝歌长。他的朋友都来劝说虞诩说:“去朝歌多么倒楣啊!”虞诩笑着说:“不求容易的志向,不回避困难的事,这是做臣子的职责。不遇到盘根错节的难题,如何来分辨锋利的器具呢?”
这种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精神面貌,在今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标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需要啃的硬骨头越来越多,难免有人视困难为烫手山芋,于是“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困难就掉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客观来讲,在改革攻坚过程中,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矛盾纷争更为棘手。但如果不敢在利益之间下判断,不愿在矛盾之中勇担当,往往就难以维护群众的核心利益,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现实问题。一旦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缺少敢于担当的果断与决心,遇问题就容易先在心理上胆怯,在精神上懈怠。
改革要啃硬骨头、涉险滩。今天我们推进改革,就是进行一场深刻的利益关系调整,必然会涉及某些行业和小集团的既得利益,甚至“刀刃向内”动自己的奶酪,这就尤其需要敢担当的勇气,惟此方能推动改革不断爬升,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赢得机遇、创造机会。
“干部干部,先干一步;领导领导,领着头搞”,一个“干”字,就意味着党员干部不仅要担当,更要带头担当。《孟子》有云:“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事实必将证明,敢担当才是写在党员干部脸上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