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须知敬畏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领导干部要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什么是敬畏?《礼记?曲礼》中曰:“在貌为恭,在心为敬。”《菜根谭》中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我们仅从字义层面理解,“敬”就是尊重,“畏”就是害怕,“敬畏”就是指既重视又谨慎虔诚的心理态度,表现在内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具体落实到我们党组织和每名党员干部身上,就是要对党和人民、法纪道德、自然规律等为对象,始终保持的一种严肃、本真的思想情怀,也就是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初心,一种可贵、优良的政治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没有敬畏就没有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灵魂,就没有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真挚热爱;具体到日常言行表现上,也就没有思想上的清醒、行动上的坚决、落实上的自觉。心存敬畏既是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的前提条件,也是“谋定而后动、思定而后行”研判处理解决一切矛盾问题、做好一切事业和推动工作落实的前提基础。邓小平同志指出,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这里所说的“怕”,就是指只有心存敬畏,才能做到始终头脑清醒,时刻知道“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敬则行光明大道,建丰功伟绩;畏则创繁华盛世,兴千秋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指出:“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不得罪人民,体现的也是一种深切的敬畏。我们党正是因为有了这颗高度清醒的敬畏之心,才始终鸣响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反复警醒,才始终成为了中国人民的主心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先锋队,才有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明代方孝孺曾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大格。”发生在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虚假整改问题,追其根源,是因为不知敬畏,才患上了思想上的“麻木症”、政治上的“糊涂病”。试想,没有了敬畏,没有了清醒的头脑,也就什么都不在乎了,贯彻执行上也就有了落差,变了形、跑了调、走了味,更不要说勇于担当、勇于创新了。

  有敬畏方无畏,越自律越自由。丢失了敬畏就等于放纵了欲望,做不到自律也就放弃了自由,这两者之间体现的也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纵观许多贪腐分子的忏悔,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犯罪之路都是从敬畏之心丧失那一刻开始的。我们只有始终保持一颗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权力、敬畏法纪的心,破除“官本位”等特权思想,才能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更好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