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被彻底打垮时,才会追问自己内心的真实?为什么有的人被彻底打垮后,依然无法追问到自己内心的真实?”——《追问》
读完丁捷先生的《追问》,感慨良多。八个故事,八种人生,不一样的开始,一样的结局。看着八个“落马官员”将他们的人生经历娓娓道来,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从励志的青年到“变质”的中年,从人民的好公仆到人人愤恨的“大老虎”,他们的人生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书中的文字不似审查报告中那样庄严和冰冷,却更让人震颤与警醒。
八名昔日的高官,或正部级,或正副厅级,或是地方党政机关,或是省属实权部门,或是被称为象牙塔的神圣的高等学府,或是国企。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成就,看他们人生的前半段,无不是怀着美好的“初心”努力拼搏、勤奋上进的好青年,好干部,就像《危情记》中的副市长,在部队时积极投身抗洪救灾,不顾自身安危。《四海之内》的交通厅副厅长,参工之初怀着“一定要为地方父老做实事”的初心,积极要求到基层挂职锻炼。《曾记否》中的美女书记为官之初秉承着“不让自己成为年轻时所不齿的那类人”,清廉自持,同丈夫相濡以沫。与大多数人相比,他们能力超群,政绩斐然。然而,当他们身居要位,重权在握后,还是未能抵住各种诱惑,一步一步滑向深渊。《无法直立》中的省委副书记,从一位政治教学能手到厅级领导,能力可想而知,可当他手握重权后,官场成了他的生意场,伙同夫人一起买官卖官,自毁前程。《风雅殇》中的省文化厅副厅长,原本工作兢兢业业,却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利欲熏心,纵容下属造假、卖假,扰乱了干净的文化市场。《最后的华尔兹》里那个风度翩翩、派头儒雅的金融界精英,出生于书香之家,才艺出众,生活锦绣,官至正部级,却为了企业家妻子、影视明星情人,违规操作境外资金数十亿。《曲终人散》中那个国企董事长,经济能手,实干家,可当手握重权后,强权专制,腐败堕落,终落得个曲终人散。
读完书中的故事,看着每个人的结局,心中丝毫没有坏人受到惩罚的痛快感,而是一种悲痛和无力感。因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曾经是那么优秀的“社会中坚”“国家栋梁”,都曾是某个领域能力超群的精英分子,他们的误入歧途,于国家,于社会,都是莫大的损失。
丁捷先生在书中说,“更多同僚的前半程,他们并无差别,可是到了后半程,他们却分道扬镳,行走到不同的世界去了。少数的他们和多数的他们,到底为什么同途殊归?这个命题太庞大,无法用这极少数去判断现行的文化和体制,去追究人性的是非”。可是,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纪检监察干部,在读完他们的故事后,萦绕在心头的却是“初心”二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本是如此简单的道理,却在他们手握重权后被遗忘殆尽。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不忘初心”的重要性。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说:“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书记每一次的谆谆教导都在提醒党的领导干部要时刻不忘“初心”。
重锤响鼓,狠敲深击,党纪国法是构建“不敢腐、不能腐”的手段措施,而不忘初心才是“不想腐”的根本保障。唯不忘初心才能不迷失方向,唯不忘初心才能坚持正确的道路。党的领导干部要时刻不忘初心,才会将“拒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才会离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