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扶志扶贫扶人间真情——看这场脱贫攻坚的双赢战!

 
 
打印

作为县纪委跟班学习的宣传记者,近日,我受邀采访了城固县供销社党委书记、主任陈晓明包扶的三合镇黄牛嘴村贫困户唐海全。

在这个绕了几个村落,走过几里山路才来到的小院里,坐落着三间有些破碎的土坯房。房屋的主人唐海全,53岁,是三合镇黄牛嘴村一组村民。他的妻子唐小侠,48岁,近几年陆续被查出患有心脏病、乳腺增生、骨质增生等疾病。大女儿是湖南湘潭科技大学的大一学生,小儿子是龙王庙龙北五年级在校学生。为供养孩子上学,维持家庭基本生计,唐海泉常年在云南昆明做混凝土工,妻子虽身体孱弱,但为了多挣点钱,在照顾孩子的同时,靠亲戚好友帮助种植了一亩乌药。唐海全每年就过年的时候回家一次,但这次听闻妻子病情严重,一向节省的他向工友借钱第一时间赶回家里。

转思想,扶出新志气。与唐海全促膝长谈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家致贫原因被评定为因学因病,所以主要享受的是教育和医疗扶贫政策。这对于还住在土坯房却一时无法享受移民搬迁政策的唐海全全家来说,一开始是心存埋怨的。但是在帮扶人陈主任一遍遍耐心地政策宣讲和沟通交流中,唐海全意识到:“什么都比不上孩子上学和家人身体健康重要。房子以后有机会还可以再建设,但是上学和看病错过了就没有机会了。”他鼓励孩子学会感恩,好好上学,用知识改变命运,回报祖国。而自己也在思想上发生转变,不是利用国家好的政策来等、靠、要,而是在好政策的帮助下自己更加努力创造好生活。

办实事,解决真困难。“我女儿上大学获得博海银行5000元资助,获得助学贷款8000元,她的母校城固一中也资助了1000元。我儿子在校享受到两免一补的政策,上学不花钱,吃饭也不要钱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的实际困难。我妻子也获得慢性病补助,这次她看病花了6200元,合疗报销了5000多,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我家种植的乌药,也总共获得1844元的扶持资金。这些扶贫政策真的是帮到实处。”唐海全充满感激的说道。

 解民忧,见人间真情。“我最想感谢的是帮扶我们黄牛嘴村的供销社,还有我的帮扶人陈主任。我家住的地方比较偏,又要爬坡、又要上山,为了了解我们屋情况,帮我们落实那些政策,陈主任毫无怨言,一遍遍来我家,为我们的事亲力亲为,跑前跑后。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我家临路猪圈屋顶坍塌,土板墙倾斜,存在安全隐患。考虑到我在云南打工,我妻子身患疾病,家中没有劳动力,陈主任连同驻村工作队队员经过5个多小时辛苦劳动,帮我们将危墙拆除。在端午节的时候,他们还买了米面油来看望我们……这些小事让我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让我自己也充满动力,想到国家政策这么好,干部为我们的事这么上心,我觉得我们自己没有理由不去努力。”黄海全叮嘱我一定要将这些话带给陈主任和帮助过他们的每名干部。

采访结束后,我感悟颇深。想到采访前从陈主任那里了解唐海全家庭情况的时候,陈主任说过的话,“唐海全虽然是我的帮扶对象,在生活和思想上,我尽自己所能去给予了他帮助。但是在这个家庭的每名成员身上,何尝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唐海全为了生病的妻子,上学的孩子,在外面勤劳工作,省吃俭用,赚钱养家体现出来的是担当和责任;他体弱多病的妻子在家一边务农一边照顾孩子,体现出来的是勤劳和伟大的母爱;大女儿在这样贫困的生活环境中依旧努力学习,高考超出一本录取分几十分,考上名牌大学,体现出的是坚强的毅力和改变命运的强大决心。虽然这个家庭还在脱贫的路上努力着,但是凭借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品质和一家人脱贫致富的共同愿望,我相信他们的未来一定很幸福!”是啊,原本我以为脱贫攻坚只是一场单方面的帮扶战,可是这个从贫困户和帮扶人两方面入手的采访,让我深刻的领悟到:我们不仅要帮扶贫困户的思想、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还应该去发现他们面对疾苦时候所流露出来的坚强和阳光,用这样积极的正能量去影响更多的帮扶人和贫困者,这才是脱贫攻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