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话难,听真话更难

 
 
打印

人健康时百无禁忌,对那些稀奇古怪的食物备感兴趣,什么都敢吃,吃了也没事;而身体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对食物百般挑剔,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喝。其实,这不限于身体,国家社会也是这样:当国家走向强盛时,统治者对难听的真话也是听的;而一旦国家走向衰亡,统治者就不喜欢听真话,而对假话情有独钟了。

领导班子内部民主空气浓厚时,“班长”喜欢听真话,其他人也愿意讲真话,班子能形成合力,打出去就是一个有力的拳头,无往不胜。

斯大林领导苏联卫国战争开始时犯了错误,但很快吸取教训,重用朱可夫那样敢讲真话、才华出众的将领,采纳合理化建议,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夺取了苏联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可到了晚年,他好大喜功,经常陶醉在虚假的统计数据里。若报上来的粮食产量不能反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他会把统计工作负责人找来,咆哮如雷,武断地要求“至少增加一倍”。

古往今来,官场中有真话也有假话,是真话多还是假话多,取决于“主”对真话是真喜欢还是假喜欢。明代隆庆年间,进士冯时可养了一只鹦鹉,丫环们为讨好冯的小妾,教鹦鹉喊她“夫人”,小妾心花怒放,把鹦鹉当宝贝。冯时可认为妻妾错位改口叫“姨娘”不妥,训练鹦鹉。小妾恼羞成怒,严冬时把鹦鹉挂到院子里活活冻死。鹦鹉讲真话丢了小命,只因为“主人”不愿意听真话!

那么,是不是选一个好“主人”,就会有讲真话的宽松环境呢?没这么简单。古今中外许多例子说明,“听真话”是动态的、不确定的,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主人”,在公众场合听真话,背后不一定听真话;是“人”的时候听真话,是“神”的时候不一定听真话;中青年时听真话,年老时不一定听真话。所以,这既是人品问题又不全是人品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环境和机制的问题。营造讲真话的环境氛围,建立起具有针对性的监督机制、讲真话的激励和保护机制,堵塞制度缺陷和法律漏洞,比“主人”的人品更重要。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健康的国家,应当有一批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的民族脊梁,有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讲真话环境。如此,国家才真的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