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丧喜庆借机敛财、逢年过节公款送礼、公务活动吃拿卡要等,这些党员干部的不良行为,居然要党中央专门花大力气来纠正,说明已经不是一个小问题、也非一日之寒了。近两年,各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效果比较明显。但是,不正之风仍然没有杜绝,远远没有达到风清气正。这说明,转变作风除了靠制度规定外,还得靠每个党员干部的主动自省自律,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一、结合实际,理性反思
所谓不正之风,往往不是一人两人,而是成群结队;不是偶尔为之,而是经年累月;不是相互警醒,而是相互麻醉。对于党内种种不正之风,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早就警觉到其危害性和影响力,但是真正能够按照各项规定要求自觉整改的,为数不多。各种歪风邪气之所以屡禁不止,除体制机制弊端外,结合实际理性反思,还是多数党员干部主观原因造成的。
1.司空见惯,积极迎合
前些年,在日常工作中,似是而非的事情太多了,并逐渐扩展开来。比如,“白天围着车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的享乐主义;“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的形式主义;“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官僚主义;“状元宴”、婚丧嫁娶等名目繁多的人情往来,礼金、份子钱年年见长,这些现象和风气,多数党员干部司空见惯,甚至深恶痛绝,但却常常随波逐流。从最初的矛盾纠结,到积极迎合,到最后的陶醉其中,坏风气由三两人发展为成群结队,由党员干部蔓延到群众中,党风影响着民风。
2.认识模糊,无奈应付
前些年,一些潜规则侵入党内,并逐渐流行起来,有的人甚至以深谙其道为荣。比如,在思想政治上,一些人信奉“马列主义对人,自由主义对己”,“两个嘴巴说话,两张面孔做人”;在执行政策中,一些人信奉“遇到黄灯跑过去,遇到红灯绕过去”,“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在干部任用中,一些人信奉“不跑不送、降职停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在人际交往中,一些人信奉“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有关系走遍天下,没关系寸步难行”。这些潜规则看起来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听起来悖情悖理,却可畅通无阻,成为腐蚀党员和干部,败坏党的风气的沉疴毒瘤。党员干部也是从最初的无可奈何,到主动参与,到最后的得心应手,坏风气从党内到了党外。一些年龄较大的党员,对于有些丢掉好传统的现象,他们在抗争的同时,甚至也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对了。
3.左右观望,他人先改
对于这些问题,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知道其腐蚀性和危害性,但是往往知易行难,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会议上好讲,在材料中好写,在行动上却难做。这就往往造成每年春季作风建设“一阵风”,扎扎实实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各种作风建设形式主义地应付着,各种溜须拍马、请客送礼、迎来送往、奢侈腐败依然继续着。知易行难,并不是真正的难行,而是作为想整改的当事人没有坚定的决心,往往左顾右盼,等他人先改,自己再随大流。在党员干部中有这种思想的占绝大多数。既然“绝大多数”都在观望、按兵不动,即使“极少数”不再观望、小有行动,也影响不了大局,甚至怕成为“另类”。
二、党风民风,息息相关
党风是指党的组织和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它具体表现着党的精神风貌,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在党的活动中的表现。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民风状况是透视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
1.党风是关键,是方向盘,引领民风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说明“上行下效”的现象由来已久。上面偏出一寸,下面就会出去一丈。前些年,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吃山珍海味、修豪华官衙、进高档会所,享乐奢靡,铺张浪费,社会上就跟风,老百姓之间也互相攀比。不正之风还浸染了节日文化,公款购买赠送黄金月饼、万元大闸蟹、天价粽子等,变了味的节礼,越来越奢华,越来越泛滥,与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渐行渐远。
这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败坏社会风气的问题,许多与某些党员干部作风不正有很大关系。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要搞好我们的党风、军风、民风,关键是要搞好党风”。而一些党员干部习惯于把防线只设置在反对腐败上,认为党员干部只要没有腐败问题,其他问题都可忽略不计,没有必要加以追究。这是需要坚决纠正的。
2.民风是土壤,是风向标,影响党风
良好的民风可为推动党风建设提供良好的氛围,不良的民风亦会助长不正的党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经济飞速发展,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社会上讲排场比阔气,高档消费一掷千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风气愈演愈烈。党员干部是社会的一分子,那些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奢靡之风,也影响着党员干部,渐渐助长了党内的不正之风。社会上流行着种种“潜规则”、“明规则”,老百姓早已耳濡目染,习以为常。办点什么事,不事先找人“打招呼”,不走走“后门”,自己都感觉不放心不踏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某些部门“吃拿卡要”的骄横风气,助长了他们的特权主义和贪念思想,给贪污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三、风气转变,从我做起
善恶之习,朝夕渐染,易以移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是要实现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风气变革,以优良的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民风社风,推动全党全社会优良风气的养成。对每位党员干部个人而言,需要主动自省自律,从我做起,由内而外地整改,从日常的点滴行为做起。
1.好作风是一种生活态度
要做个好党员、好干部一定要先做个好人。作为党员干部要守住道德、纪律、法律的底线和防线,这是基本准则。这三道底线和防线,分别是指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守组织制定的行为规范,敬畏法律而形成的自治能力。这些底线和防线的养成主要靠自我主观意识起主导作用,需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
要养成好作风,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作风建设能否落到实处,能否持之以恒,关键在于态度和定位是否正确,其核心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必须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反对教条主义、照抄照搬,就必须改进学风文风,真正了解群众的现实需要;要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就必须真正坚持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群众,同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心中牵挂困难群众,惦记弱势群体,也就不会沉溺于精神空虚、灯红酒绿的生活之中。
2.好作风是一种生活方式
作风体现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好作风本身就是一种健康、积极、科学的生活方式。网络上对于“你的理想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回答排在前几位的是:内心强大,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有自己的工作,不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工作;衣食无忧,家人自己都健康平安;有和你排解郁闷与共享欢乐的朋友;常阅读,手边常有本书;有空出去走走,旅游……这些表达了绝大部分人的理想生活状态。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心怀无产阶级信仰、共产主义信念,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精神充实;工作上,爱岗敬业,以人为本,廉洁高效创新完成本职工作,不为权力所累,不为金钱所惑,不为名利所缚;学习上,为本职需要而学,为提升自我而学,为与时俱进而学,为兴趣爱好而学,做一个情趣高尚的人;生活上,勤俭节约、低碳健康、家庭和乐,亲君子远小人,不与以利相交的人为伍。风清气正,健康人生。
3.好作风是一种生活习惯
习惯是养成的。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可以成为习惯。党员干部要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培养好作风,就一定要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好作风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对党员干部而言,这是一种责任。要让好作风真正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和自我锻炼。不加强学习,观念就会陈旧,视野就会狭窄,知识就会老化,素质就会蜕化。不加强自我锻炼,就会加剧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从政治的高度,努力让好作风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近年来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实的现象也一再提醒我们: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好作风真正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以正能量引领他人,不怨天尤人,不敷衍塞责,竭尽全力做好对党的事业有利、能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的事,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