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以廉治家 ——“家风”党政干部的廉政堡垒

 
 
打印


曾国藩一生秉承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把“齐家”摆在突出位置,疏理治家方略,形成了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八字诀,“尚廉、尚谦、尚劳”为核心的家教家风,使之世代子孙从中受益,尤其值得后人借鉴

重俭朴。曾国藩俭朴习性跟随他始终。他自己所珍重的,也希望子孙能珍重。他在家书中写道:“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家传八字诀中,崇俭之意渗透其中。日常生活中,在出行上要求家人不得借侯府之家摆阔气,“后辈子侄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舆马”。

重力行。曾国藩谐称为“一品宰相”,后辈力行家教家风,以简养俭,以俭养廉,以廉明志,为世人作出了较好的榜样。曾国藩长子曾纪泽,爱好广泛,一生廉洁从政,成为了清末著名外交官。曾国藩次女曾纪耀,夫家经济困窘,但她牢记父训,谦虚俭朴,与家人和睦相处,广得社会赞赏。

重耕读。曾国藩把“且耕且读”作为立家之基、发家之道。视敛民财、谋名利、扰公差为损家败业之举,要求即使家境宽裕,家人也应勤耕种、好读书,自食其力、自求上进,保代代兴旺。不置良田美宅。他说:“良田美宅,来人指摘,弟当三思,不可自是。吾位固高,弟位亦实不卑,吾名固大,弟名亦实不小,而犹沾沾培坟墓以永富贵,谋田庐以贻子孙,岂非过计哉。”不许家人以名牟利。告诫家人:“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瞩……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进身之始须自知。”不许家人参与地方公事,借他之名牟利,告诫子孙自强自立。

自曾国藩起,曾氏家族代有美才,后辈大多留学海外,以科研专家、学者教授居多,依凭重俭朴、重力行、重耕读的严谨家风,为世人树立了良好榜样。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国是千万家,是以家好则国好,家旺则国兴,家富则国强。泱泱大国离不开每个小家,离不开家的那股清风——“家风”。近年来,“家风”一词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语言交流范围,但我们应该崇尚良好“家风”,保护它,推导传承它,为正官风、正党风,加强党政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筑下坚实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