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立制强队伍 风清气正兴中华——鼓励激励、容错纠错和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肃清干部队伍

 
 
打印


“为民、务实、清廉”这是公职干部的首要行为准则,也是群众给予的厚望的干部队伍形象。反腐高压态势下,出现了畏手畏脚怕出错不敢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想干、墨守成规不会干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为官不为”等现象,然而,李克强总理也提出了“为官不为这也是一种变相腐败”。   

陕西近日出台“三项机制”,这对踏实担当的干部无疑是一利好消息:“鼓励激励”的精神物质保障、“容错纠错”的干事创业氛围、“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导向,让人为之一振,眼前一亮。“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古时老百姓对所谓的“当官的”监督和约束。如今,各项机制的健全,倒逼国家干部遵纪守法,牢记职业道德操,履行工作义务,随着三项机制的执行,我们坚定相信那些庸庸碌碌、不思进取的人会逐步被淘汰,那些心存侥幸、中饱私囊的人会受到惩罚,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人受到重视,那些创造价值、奉献社会的人得到重用。精、壮、强的干部队伍是引导国富民强的中坚力量,建立健全完善机制,有利于干部队伍的更新交替,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凝聚民族合力。

古训日:“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干部队伍需要纳新吐旧,要建成一支责任担当、无私奉献、共同圆梦的领头羊队伍。在全力脱贫攻坚、不让一个群众掉队的奔小康道路上,需要我们践行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诺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干事创业大环境下,作为干部,我们需要开创的,是不忘宗旨、服务群众,并带领群众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事业。公仆是人民的公仆,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只有将服务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凝聚干群合力,民族复兴大国崛起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