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廉政与反腐

 
 
打印

一部《三国演义》将曹操的恶名传遍了天下,更传遍了千秋万代。妇孺皆知曹操是一个“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大奸雄,作为读过《三国志》的人都知道这是对曹操的误解,曹操也是一个具备了优秀共产党员素质的人。可惜的是读过《三国志》的人毕竟太少,但若真是好好读过了《三国演义》的人,也该从这本名著中了解曹操绝不是这样的为人,别的方面且不说,单只谈谈曹操的廉政和反腐方面。我们姑且先看看小说中关于曹操的三件事。

事件一:操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

事件二:操令近侍取平日所藏名香,分赐诸侍妾,且嘱曰:“吾死之后,汝等须勤习女工,多造丝履,卖之可以得钱自给”。嘱毕,气绝而死。

事件三:操使人远近遍谕村人父老,及各处守境官吏曰:“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百姓闻谕,无不欢喜称颂,望尘遮道而拜。官军经过麦田,皆下马以手扶麦,递相传送而过,并不敢践踏。操乘马正行,忽田中惊起一鸠。那马眼生,窜入麦中,践坏了一大块麦田。操随呼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主簿曰:“丞相岂可议罪?”操曰:“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众急救住。郭嘉曰:“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戕?”操沉吟良久,乃曰:“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乃以剑割自己之发,掷于地曰:“割发权代首。”使人以发传示三军曰:“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于是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

故事一讲到曹操主政一方,严格执纪,敢于担当、敢于较真,敢于斗争,不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对于高官亲属不守法纪的行为,坚决依规依纪给与惩处,绝不妥协,反而树立了威信,赢得了民心。

故事二讲到曹操在唯我独尊的年代里,即使到临死前也不利用自己的“万万人之上”的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自己的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求特殊待遇和私利,而让她们自己辛勤劳动养活自己,坚决管好了自己身边的人,这是遵守廉洁纪律的典范啊!而且坚持公私分明,绝不占公家便宜,坚持让身边的人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廉洁齐家,带头树立了良好的家风。

故事三则不仅体现出曹操以群众利益为重,严格遵守群众纪律。而且作为执纪者严格自律,绝不允许搞“灯下黑”,更能以问题为导向,抓住“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严明纪律和制度,从严治军,让三军将士对群众利益不敢犯、不能犯,进而不愿犯,成为履行“主体责任”的模范,严格落实了“一岗双责”。

由这几件小事可见曹操在廉政和反腐上的从严治国、治军的坚决态度,便是放在今天,也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党员。从这个角度上讲,《三国演义》还真值得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们好好学习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