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反腐中的“寒蝉效应”,就是通过制度、监督、纪律问责包括司法查处等多种手段 , 让腐败分子始终犹如“寒蝉”, 不敢轻易踏红线一步。
目前,反腐处于高压态势,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各级纪委监察部门也频频亮剑,的确让一部分人达到了噤若寒蝉的效果,社会正在向风清气正的轨道转移,然而多年来不良作风积习甚深,尤其是在利益的渗透中,社会环境和一些人的心灵受到了侵蚀和污染,导致人生观、价值观变异扭曲。因此,正风反腐新常态能否进一步巩固、深化,不仅事关政治生态的净化,更是一场社会价值观的博弈。但如何从高压之下的“不敢”,向制度约束的“不能”转变,最终完成“不想”价值观念的重塑,仍然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曲折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制度上的完善、长效机制的建立、法制的健全,还要考量如何加强监督,拓宽监督渠道,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如何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体系,如何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和不想腐的政治机制,如何引导全民形成良性的价值观和社会氛围。
诚然,“寒蝉”效应也正凸显出目前反腐的力度和效果,广大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道,为反腐的下一步安排部署,为社会树立正气与回归本位打下了牢固基础。其实,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在此中深思为人之道与为官之道,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赢得的是才是有理想有价值更自由丰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