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年以前,有两位僧人从远方来到赵州,向赵洲禅师请教什么是禅。赵州禅师问其中的一个,“你以前来过吗?”那个人回答:“没有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赵州禅师转向另一个僧人,问:“你来过吗?”这个僧人说:“我曾经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这时,引领那两个僧人的监院就好奇地问:“禅师,怎么来过的你让他吃茶去,未曾来过的你也让他吃茶去呢?”赵州禅师称呼了监院的名字,监院答应了一声,赵州禅师说:“吃茶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吃茶去”公案。
这个公案的三字禅有着直指人心的力量。生活中有茶,茶中亦有禅,故而禅的智慧便潜隐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你点上一枝檀香,彻上一杯清茗,看那袅袅青烟中挟着水气飘散于空中,身处浮世红尘中的你,也许会品出人生的真谛。
茶性“凡”。长在山坡,吸收云雾山岚,沐风栉雨,历经霜雪日晒,经过炮制,才成佳茗。这个历练正是平凡的成长和脚踏实地的茁壮。
茶性“放”。人生的苦恼,皆因“放不下。品茶也强调“放”,放下些许东西,浮名、虚利、贪婪、物欲,放松自己被囚禁心性,让杂念放下再放下,才能品出茶的韵味。
茶性“静”。心趋静,茶味才正,这种静才能让人达到洁净身心、涤除凡尘的境界。
由此我也想到现在许多领导干部误入歧途甚至身陷囹圄,正是少了一份吃茶去的从容和淡泊,少了一份吃茶去的悟性与灵性,少了一种从吃茶去中汲取人生思索与探寻人生况味的心境,忙于钻营,忙于索取,忙于享乐,狗苟蝇营,忘了凡,忘了放,忘了静,忘记了从平凡中做起,从平凡中一步步成长,忘记放下对浮华世界物质和权力的攫取,一味沉溺入贪婪的泥淖,更是忘记静下心来,修心养性,提升自己,务实、清廉,切切实实做一些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一句吃茶去 ,一个典故,一句谒语,的确能给我们许多的启迪和深思,特别是对当今的领导干部,静下心来,放下妄想,从茶中探究人生,从茶中发现为人和廉政的正理,这不失为一份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