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干部5.2亿“红包”的深思

 
 
打印

 

在对收“红包”及购物卡的专项整治中,10万余人主动上交“红包”及购物卡、涉及金额5.2亿元,查处2550人,涉及金额2.5亿元。

看起来很多,但是由10万个干部上交的,比起巨贪来,还真算是“清廉”的了,只是10万干部只贪污5.2亿“红包”,不知有多少人会相信呢?若要民众相信,只有公布这10万干部的财产,看看他们到底“清廉”到何等的地步!

这种主动上交“红包”及购物卡的官员,是不是只贪污了这么多?假设一个腐败分子贪污一千万,如果有领导要求上交,他也最多只会上交几万来显示自己的清白,如果把所贪的一千万全上交,岂不明摆着说自己是一条“大蛀虫”吗?所以这些主动上交的官员大多数是有所遮掩、避重就轻,上交的也只是象征性而已,因为官场中的官员知道,你不上交红包,说自己没有贪污,不仅老百姓不信,就连中纪委也不信,而上交全部,又怕露馅,聪明的贪官们总会选择在上级领导可容忍的“腐败”范围之内,只要保住乌纱帽,还可以“捞回来”,来日方长,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这10万干部5.2亿的“红包”又是从何而来呢?

“红包”并不仅仅是人情往来的感情投资,而是在这迎来送往中权力被逐渐腐蚀。“礼尚往来”成了腐败的遮羞布,在人情与感情的幌子之下,变相的行贿受贿大行其道,很多大贪正是从收受小利小礼走上腐败之路,这严重腐蚀了干部队伍,极大损害了社会的风气。

没有权力的人不会收到红包,红包首先是对权力的靠近和腐蚀。长期以来,这种官场潜规则一度登堂入室,领“红包”办事成了“明规则。

有受贿必有行贿。在市场不能主导资源配置的现阶段,政府官员掌控着资源的分配权。这种资源分配权,在没有相应的权力制衡与制约的情况下,就成了官员可以“自由裁量”的权力。而分配资源上的“自由裁量权”,实际上就是人们所谓“让谁富谁就富,让谁穷谁就穷”的权力。政府官员运用这种权力设租和寻租,迫使人们只能用贿赂官员的方式来获取所需的资源。

因此,在打击10万干部5.2亿“红包”同时,也要将那些行贿者连根拔起,否则,今天这些干部上交了“红包”,他们得不到惩罚,下次依然还会周而复始的去贿赂其它官员,也是在促使着官员腐败加速,所以,贿赂者与收贿者因当同罪而论,也该得到同样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