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践悟|发挥派驻优势 严格日常监督

 
 
打印


  本期嘉宾

  师 维 河南省纪委监委驻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组长

  彭世斌 重庆市纪委监委驻西南证券纪检监察组组长

  李祚标 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组长

  随着派驻机构改革不断深化,“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显著增强,监督效果不断提升。但不少地方纪委监委调研发现,一些派驻机构对驻在单位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监督顾虑较重,在日常监督中不同程度存在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的问题,导致本应直指问题红脸出汗的“面对面”监督,变作不痛不痒态度暧昧的“协商”。派驻机构如何解决这类问题,防止出现日常监督软弱无力现象?我们采访了部分纪委监委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

  政治站位不高、职责定位不准、履职能力不足、监督手段单一,往往导致派驻监督底气不足

  师维:出现不敢监督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是对“派驻监督本质上是政治监督”理解不深入不全面。一是部分派驻机构对自身职责定位存在偏差。如斗争精神不足,参加党组会以建议代替监督意见。二是部分派驻机构强化监督的相关制度性规范还不够到位,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抓什么、怎么抓、抓得如何等尚在探索中。如有的派驻机构能力不足,监督抓不住重点、抓不到关键,导致监督浮在面上,流于形式。三是部分驻在单位党组(党委)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如少数单位党组(党委)还未习惯在监督的常态下开展工作,讨论研究“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项不及时主动向纪检监察组报告。

  彭世斌:之所以日常监督软弱无力,我认为一是自身学习、宣传引导不够。派驻机构干部对党中央精神要求、驻在单位相关工作业务知识一知半解,上把握不住中央政策法规,下摸不清驻在单位人员、权力、职能职责等情况,导致监督底气不足。在宣传引导方面,没有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树立“监督就是对干部最好的保护”观念,导致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不强。二是创新方式方法不够。不注重推动派驻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视监督贯通融合,对一把手权力运行情况的监督手段单一,导致不能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三是联动不够。与驻在单位党组(党委)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没有形成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调、协作互动的工作格局。

  李祚标:导致不敢监督的主要原因有政治站位不高。一些派驻机构在“受谁领导、对谁负责”的问题上定位不准,没有厘清“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从“监督者”变成了单纯的“党组成员”角色;存在“老好人”思想。有的派驻机构干部在工作中瞻前顾后,热衷搞“左右逢源”,不愿得罪人、不敢较真碰硬,致使监督流于形式;一把手思想认识存在误区。有的一把手认为监督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不放心,有抵触监督的思想和情绪,以各种理由逃避、拒绝监督。

  创新方式方法、完善体制机制,紧盯驻在单位“关键少数”,让日常监督严起来实起来

  师维:我们在这几方面做了探索,一是突出政治监督。坚守“派驻监督本质上是政治监督”职责定位,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二是健全机制保障。建立健全纪检监察组、驻在单位党组联动机制,出台《关于健全规范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机制的意见》等12项配套制度,实现“两个责任”同频共振。三是聚焦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聚焦驻在单位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等“关键少数”和重点岗位,研判分析风险点。四是扎实开展常态提醒。针对廉政风险点,建立台账常态督查、跟踪落实,做到靠前监督、全程监督、精准监督、有效监督。

  彭世斌:我们一是通过每月组织党委中心组党规党纪国法专题学习、及时通报反面典型案例等方式强化教育引导,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率先垂范,抓教育、守纪律、树形象。二是用“责任归位”促“责任到位”,定期对驻在单位9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主体责任专题访谈,将访谈内容公布于微信、网站平台。针对市委巡视指出的突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推动驻在单位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带头抓整改。三是完善跟踪记录一把手权力运行轨迹制度,以问题为导向,及时为制度漏洞“打补丁”,织密织牢制度笼子,杜绝“牛栏关猫”。四是坚持“严”的主基调,聚焦业务承揽承做、产品销售、物资采购、费用管理、绩效分配等关键环节,严肃查处输送和谋取不正当利益、内幕交易、干扰监管审核等问题,坚决查处金融业务背后的腐败问题,形成强烈震慑。

  李祚标: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通过集体约谈、大调研、大走访、大培训等形式,强化派驻机构干部担当意识和履职能力。出台了派驻(出)机构考核办法,将对一把手监督作为考核内容,进一步推动派驻机构敢担当、善作为。我们围绕如何强化一把手监督不断探索有效途径,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打造集业务应用、数据采集、监督管理、预测预警、研判分析于一体的监督大数据平台系统,与“两报告”“两访一员”等线下数据同步衔接,形成了对一把手和班子成员常态化和动态化监督新体系。比如通过构建信息系统平台中的“政治监督”子系统,更好推动一把手带头做到“两个维护”。通过构建平台中的“主体责任”纪实子系统,推动驻在单位将主体责任有效传递下去。通过构建平台中的“权力运行”监督子系统,有效对“三重一大”权力运行进行监督。通过构建平台中的“执纪监督”子系统,加强对一把手的履职监督,确保依规依纪依法处置相关问题线索。

  做好驻在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工作,认识要“清”、站位要“准”、措施要“实”

  师维:一是认识要“清”。一把手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其党性修养、思想觉悟、纪法意识,对一地一域和行业系统的政治生态、干部作风起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旦对一把手失去了监督,危害更大,因此突出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极其重要。二是站位要“准”。必须正确认识自身职责定位,不能把派驻机构地位看低了、作用看小了、方向看偏了。派驻纪检监察组与驻在单位党组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是上级纪委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不是同级监督关系。三是措施要“实”。有效发挥“前哨”“探头”作用,要有具体的载体抓手,比如通过纪律检查建议、监察建议、专项监督意见、重要事项报备等,把监督工作具体化,融入日常工作。要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注重监督实效,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彭世斌:首先,牵住“牛鼻子”。紧盯主体责任,列明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失职失责负面清单,明确主体责任具体内容、落实机制,确保一把手在知责明责的基础上做到守责负责尽责。其次,划定“责任田”。围绕一把手用人权、分配权、决策权、财经权和管理权等,明确权力内容、边界、行使方式、程序和对等责任,建立健全一把手职责、权限和权力运行程序、结果等情况公开机制。再次,激活“探照灯”。激活对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第四,安装“预警器”。建立健全一把手问题预警机制,监督关口前移,力求抓早抓小。强化班子内部监督、专责监督和“全方位”监督,形成监督合力,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谈话、批评教育,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第五,戴上“紧箍”。用健全的制度、规范的流程、过硬的监督给一把手决策、用钱、用人等“关键权力”戴上“紧箍”。

  李祚标:派驻机构必须不断创新监督理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履行党章、监察法等赋予的职能职责,深刻认识派驻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明确职责定位,处理好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党组(党委)的关系,切实监督好驻在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驻在单位党组(党委)管理的干部,及时准确发现问题,真正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