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式实施,首次将“家风建设”写进了条例,对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失管失教,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镇巴县积极学习,深刻运用,以建设“小家风”夯筑廉政“思想墙”。
诵家训,齐解读,思想大碰撞
在镇巴县廉政警示教育基地里陈列着这样一幅展板:汉阴沈氏家风家训。
沈氏家训第五条:“不勤则业荒、不俭则财耗”。黄金本身没有种子,但它却偏偏生长在勤劳节俭的人家中。当前,我们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充分鼓励、激发、唤醒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只有发扬勤劳节俭的美德,摒弃骄懒奢侈,才能从根上真正摆脱贫困。”廉政警示教育基地讲解员谈到。
像这样的优秀家规家训,在全县还有很多。
“在将军故里的简池镇,就有符氏一族,自明朝年间迁居于此,历代秉承‘勤俭持家,勤耕苦读,本分做人’的家规祖训,子孙兴旺,先后走出原二炮副司令员符先辉、原县党史办主任符文学等多位名人,为符氏家风的模范和榜样。”
“三元镇冯氏家族自明朝从山西迁移至镇巴居住生活,迄今已有610余年。冯氏家规家训以‘孝道’为核心,是族人的传家宝,更是当地传统家训的典范。”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更能激发共鸣,深入挖掘本土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县史志办干部接受廉政警示教育时说道。
广征集,晒家风,互相大比拼
近年来,中纪委屡屡曝光的因个人思想境界滑坡而造成的家族塌方式腐败案例,促使着县纪委监委在强化监督职能方面的思考:怎样做出优质的廉政警示教育帮助全县11206名党员干部构建廉洁精神高地?
该县积极探索,创新推进“教育树廉,基地讲廉,文化引廉”的思路,利用“镇巴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微课堂”平台发布廉政廉吏故事98期,让党员干部随时随地通过“指尖课堂”接受教育。在全县广泛征集优秀家规家训,从实质性、传承性、可考证性等标准评选出优秀家规家训93例。镇村干部牵头,结合实际,召开家庭(族)会议,总结提炼,订立完善黎坝乡约、白河村规等村规乡约160例。通过悬挂牌匾,专栏展播、漫画、诗歌、对联、文艺节目、微电影等形式全面推广,打造家风家训馆16个、乡风文明街54条、文化墙1.6万平方米。
树榜样,汇众力,织密监督网
为着力构建美丽文明新家园、和谐淳朴新民风。以“亮家风·晒家训”为核心,开展“最美家庭” “十星级文明户”“脱贫之星”等评选活动,评选表彰“最美家庭”120户、“十星级文明户”820户,涌现出中省市县各类模范典型120余人。
全县20个镇(办)建立健全“一约二堂四会”组织,即签定村规民约,开设扶志学堂、道德讲堂,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制订《禁止滥办酒席规定》、《村规民约》等制度,村民在办理酒席时实行个人申请、村委审批、监委备案、村民监督的管控程序,对办酒事由、宴请对象、礼金上限做出相应规定,既调动了村民自我管理、教育、服务、发展的积极性,又极大的减少了违规乱办酒席现象发生。
集结镇纪委+村监委+群众监督三级合力,利用信、访、电、网举报渠道,狠刹滥办酒席风。截止目前,接到监督举报问题线索58起,查处大操大办酒席31案3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