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主生活会之我见

 
 
打印

回顾历年来的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尽管主题各有不同,但其目的不外乎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党性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多的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虽然民主生活会制度日益完善,但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笔者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基层群众之一员,个人认为,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的重点应放在解决问题和回答群众的意见建议上。因为这样做至少有三个好处。

一是可以避免形式主义。县级以上党政机关是把握方向、解决宏观问题的,而基层机关单位是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干具体工作、解决具体问题的,工作性质不同,所遇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应该有所不同。虽然认真撰写材料,在会上严格对照检查等都很必要,但大家都有很多工作,时间都很宝贵,人人长篇大论地在会上“批评和自我批评”,难免挤占了解决具体问题的时间,甚至还有可能流于“客套话开头、奉承话居中、希望话结尾,将批评和自我平异化成表扬和自我表扬”(见《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1月13日第4版《一家之言》)的形式主义,表面上“你好我好大家好”,实际上很多问题难解决。还不如放弃可有可无的形式和套路,将主要精力放在查找问题(主要是让群众帮助查找,征求意见和建议)和解决问题上实惠。

二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丢弃冗长的形式,就可以用更多时间直奔主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查找出的问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经过认真分析讨论,能即时解决的立即做出决定予以解决;能及时回复的以会议通报或决定的形式予以解释和答复;不能在短期内解决的,制定方案,明确责任,限时解决;本单位无能力解决的,及时向上级报告,争取及早解决,同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使大家能理解和谅解。共产党最讲究实事求是,问题总是要解决的,与其为走完过场而挤占了解决问题的时间、为回避矛盾而减少或不留解决问题的时间、或者为讨好上级而死搬硬套上级既定的程序而使问题搁置、矛盾累积,还不如就事论事,直接解决问题的好。

三是可以减少信访事件。群众之所以信访(上访),是因为在当地、在基层无法解决问题、满足诉求。如果基层领导干部及时将问题解决了或解释清楚了,谁还会闲得无聊而上访呢?

小可不自量力,谨根据《党章》第四条 党员享有“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的权利之规定和《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第十九条“国有企业党组织、高等学校党组织、乡镇党委等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参照本规定执行”的规定,略述管见,聊尽爱党、爱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