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思考

 
 
打印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干事创业的纪律规矩。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绳准;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这个纪律规矩就越发显得重要。尤其是当前,国土资源工作正处在体制机制转轨的重要时期,纵观目前国土资源管理形势,可以说是从严从紧。在之前,我们也用了思想上自律、制度上他律、监督上受律的方式,可谓是“紧箍咒”、“铁笼子”、“防腐剂”一起上阵,但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国土资源系统干部作风建设仍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高履职能力,为促进国土资源事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守住一寸土

    中国共产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信念坚定、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和力量所在。国土资源系统坚持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必须要将“理想信念”和“党规党纪”并驾齐驱。无数案例表明,一些国土干部理想信念滑坡,精神志气懈怠,逐渐淡化党的宗旨、弱化公仆情怀、漠视党的规矩,一步步陷入泥潭,无法自拔。只有把住精神的“总开关“,守住心中的一寸土,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才不会出现权力脱缰,人生脱轨的局面。守住心中的一寸土,就是要少一些任性,多一些韧性。作为国土干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群众的眼里,有的干部忽视个人作风,无视单位政风、行风。原来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有所好转,但出现了接待办事群众敷衍,解答群众疑问肤浅,办起事情随随便便的局面,离群众的期望还差得远,更不能说保持密切的干群鱼水情。有的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恣意放纵,全然不顾规则、程序和规定,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尝尽苦果。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国土干部,应将讲政治、守规矩作为底线和生命线,坚持用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武装自己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管何时何地,始终做到至信至笃,坚持如一,尤其是在具体工作中,多一些持之以恒、攻坚克难的韧性,少一些用权做事的任性。守住心中的一寸土,就是要少一些个性,多一些感恩。“一饭之恩,千金以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至今仍广为流传,弘扬感恩思想有利于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有利于树立国土资源系统干部作风建设的新风尚。这个感恩不同与以往的生命、父母、他人等个人层面,而是应该寄情于国家、政府、组织、群众。尤其时下正直换届,有的干部把个人的进步和提拔归结于领导及同事的知遇、赏识、推荐、认可,感恩的方向偏离,感恩的行动趋于物质化。殊不知国家、政策、组织才是干部成长成才的关键。多一些感恩就是要始终不忘国家养育、组织培养、政策关怀、群众信任的恩情,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的所急所需放在心上,把组织的关怀抗在肩上,把系统的政策捏在手上,勤奋工作,努力进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和感恩。只有我们每个国土大家庭的一份子,对自己的大家庭心怀感恩,坦诚回报,我们的国土事业才能欣欣向荣,长盛不衰。守住心中的一寸土,就是要少一些随性,多一些敬畏。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越往后执纪越严,特别是新常态下,国土资源工作面临全新的形势、繁重的任务和诸多的挑战,国土干部更应该主动适应新常态,提高警惕,以严的标准高的要求约束自己,进一步提升适应能力和工作水平。有的干部觉得作风不关乎自己一人,或者觉得只要大的方面过得去就行,将思想和行为停留在十八大以前,把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看做能伸能缩的“橡皮泥”,个人把握的随意性强,不敬畏组织,不敬畏人民,不敬畏法纪,以致心无所畏、言无所戒、行无所止。多些敬畏就是要把党规党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重新树立起来,把国土资源管理的警示力和约束力执行起来,真正把纪律筑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墙,把规矩划出一道不可逾越的底线。

二、心安即是家

在寻找“最美家庭”系列活动中,我们不难看见一些默默付出、相濡以沫、满满正能量的最美家庭。细看不同的先进事迹,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传承着良好的家风。先进事迹也真正的应验了一句:无论海角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提及家风,《中国共产党领导廉洁自律准则》中就要求领导者“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这也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第一次将党的理想信念、优良传统作风和中华优秀文化高度融合,并以法规形式为党员领导干部树立的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家风非一日而成,是经过家族祖祖辈辈的言传身教不断沉淀升华的家庭风气,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受熏陶最多的精神气,更是一个人血液中一直流淌着的气质。家风不仅影响着个人、家庭,还影响着社会。古有“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之说,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细看古代的文人雅士,到老一辈优秀的革命家,再到单位德才兼备的领导者,大部分都是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典范。他们都有着良好的作风,有着自然而然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有着具有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家庭成员。反观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腐败泥潭的关键。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如今是新形势、新常态,作风建设上面,我们不难看见,党员干部不能修身、齐家,身边配偶和子女不注重言行,直接决定着干部个人素质,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更直观的显现出干部和干部队伍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如果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严于律己,严于治家,必定会在家庭中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氛围,在社会中体现一种为人处世的高尚情怀。反过来家人都有了共同的追求、有了高雅的情怀,干部也就有了家人的支持,那么一个家庭的家风就会凝聚一股力量,必定会吹向一个科室、一个单位、一个国土大家庭,久而久之我们的干部作风一定会影响政风行风党风国风。

三、习惯成自然

以往的干部作风建设常常是“刮风式”,有检查了大家紧一阵,没有检查督导又松一阵;有的时候还会有“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局面,慢慢的也会助长很多懈怠心理,作风建设也遭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尴尬。今天的国土系统干部作风建设不应当只重面子而轻里子,要切实改“刮风式”为“运动式”,更加注重日常习惯培养。曾有作家把习惯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地冲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方向盘。在国土系统作风建设方面我们也试想,要想保持长期性和经常性的良好作风轨道,也就需要我们变被动检查督导为主动进行自我约束自我净化,将良好的习惯作为干部潜意识的活动,就像人体各种软件的编程,一旦启动就按既定的程序演绎。习惯成自然,就是要从“带头”上入手。我们经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也说要在单位中形成一种上行下效、上率下行、整体联动的良好氛围。作风建设也一样,风成于上,俗行于下,好的作风既是抓出来的,也是带出来的,要充分发挥起带头、示范、引领作用。带头作用无关乎职务、年龄,是那些能够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纪单位纪律,有着良好工作作风的领导、同事,从自己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从自己改起,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真正起到带头倡导、率先垂范的作用,达到感召他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能够找准一个带头人,每一个集体都有一个带头人,都朝着相同的目标努力,那么我们的作风建设就有好头、有劲头、有干头。习惯成自然,就是要在“坚持”上下功夫。好的习惯都不是偶然形成的,都是一个长期坚持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只是在群教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作风和能力建设年中展现良好的作风,活动结束过后又“反弹”,那离作风建设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加强作风建设,为的是永葆党的优良作风传统,为的是建成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国土干部,难的是锲而不舍、久成自然。好的作风习惯养成是终身课题,需要持之以恒,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稍一松懈就可能转变为坏习惯。同样,改掉一个坏习惯,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刮骨疗伤的勇气,很难剜根。因此,好的作风习惯要在干部心中生根发芽,要以“水滴石穿”的毅力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持之以恒地将好作风作为一种行动自觉、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