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纪委落实“三转”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打印


      2013年11月,中纪委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新要求。如何落实这一要求,是摆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面前的新课题。镇纪委作为基层纪律检查机关,是纪检监察机关履行执纪监督问责职能的神经末梢,应把“三转”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为此,城固县天明镇纪委以被确定为市纪委案件审理工作联系点为契机,以找准职能定位、更好履职尽责为着力点,对落实“三转”工作作了些实践与思考。

    一、天明镇纪委落实“三转”的实践

(一)强化学习转思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王岐山等中央领导同志就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举措,为此,镇纪委把学习上级讲话要求和安排部署放在首位,提请镇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组织镇领导、村支书、驻镇单位负责人进行学习,镇纪委组织纪委委员、村干部和监委会成员进行学习,认真开展落实“两个责任”和“三转”要求、提升履职水平大讨论活动,把全镇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和“三转”要求上来,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对抓好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聚焦中心转职能。镇纪委围绕全镇中心工作,以保障和服务全镇改革发展大局、落实重大决策部署为主线,突出抓好作风建设、监督检查、案件查办、宣传教育、制度建设五个重点,切实转变职能,不折不扣地落实纪委监督责任。

1、加强作风建设。扎实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推行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严格执行“五项制度、七项纪律规定”,认真开展“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三聚焦三整治一评议”等活动,对违反作风纪律的2个驻镇单位、4名干部职工进行通报批评。进一步规范镇机关廉政灶管理,严格接待标准,完善报批程序,建立交费制度。抓住元旦、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对公款消费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警示训诫3人。

2、加强监督检查。一是加强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镇纪委抽调相关单位对中小学收费、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移民搬迁及危房改造、救灾救济款和低保资金发放、合作医疗款报销、新农保资金运行等专项检查11次,对发现的2个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二是加强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村财民理镇监管”规定,严格财务审核监督。加强对党员发展、村重大决策、财务收支等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公开不及时的3个村进行通报批评。三是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监督。落实党员干部婚丧嫁娶等事宜报告制度,对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抓早抓小,及早提醒,诫勉谈话2人。

3、加强案件查办。始终把查处违纪案件作为镇纪委中心工作,拓宽案源线索收集渠道,积极发挥挂牌点名接访、举报箱、村监会、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等主渠道作用。加大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及腐败问题查处力度,从快从严查处了一名村支书借儿子结婚大操大办一案。认真落实“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要求,提高办案质量。2014年以来,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8件,办结18件;初核违纪线索16件,立案16件,结案16件,给予党纪处分16人,回访教育16人次,发挥了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4、加强宣传教育。一是全面加强党纪政纪条规和岗位廉政教育。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规定,组织开展等学习测试,加强村监委会成员、报账员业务培训;定期讲廉政党课,对镇机关5名内设机构负责人进行任前廉政考试。二是广泛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电教片,教育干部以近年来全县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例为鉴,做到警钟长鸣。三是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活动。2014年以来,在9个村路灯杆上制作廉政宣传牌100余面,创建县级廉政文化示范村1个,在县级及以上主流媒体、网站上稿12篇。

5、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建立“镇村联管备案”制度。对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承包、租赁、大额资金使用和经济合同签订及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事项实行事前报告审批、事中参与监督、结果公开公示、事后跟踪检查制。2014年以来全镇9个村公开处置集体资产、资源涉及资金100多万元,实现了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建立村级财务审计预警制度。要求各村每月报账一次,对不按期报账或单次报账额度高于正常开支的村进行财务审计。三是建立完善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每半年召开述职述廉会,组织代表委员进行测评和评议,对满意度低于70%的村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四是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突出重点岗位和人员,认真查找在权利行使、岗位职责、制度机制等方面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构筑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

(三)强化履职转方式。一是落实“两个责任”。年初与各村、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签订主体责任书,与村监委会主任签订监督责任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实行“一案双查”和责任倒查,形成镇党委书记负总责、纪委书记具体抓、党委成员分工负责、村支部、监委会和驻镇单位负责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争取市县纪委和镇党委支持。市纪委多次到镇调研指导,县纪委为各镇和部门纪检组配备了笔记本电脑、照相机、录音笔、打印机等办案设备,镇纪委实行电子笔录、重要谈话录音、重要证据拍照,充分发挥办案设备的作用。同时,积极向镇党委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争取人、财、物方面的大力支持,镇纪委、各村监委会均达到“六有”要求。三是开展党风廉政规范化建设。按照镇村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标准和要求,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入手,逐项抓好落实。

(四)严明纪律转作风。在镇纪委委员、村监委会成员中开展严明党的组织纪律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党章和纪检条规学习,加强信访、查案、纠风等技能培训,提高纪检干部执纪监督、办案工作的能力。要求全镇纪检干部认真执行《城固县纪检监察干部纪律规定》,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在干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

二、与“三转”新要求的差距

一是镇纪委职能发挥不充分。镇纪委5名委员,除本职工作外,承担党建、宣传、综治维稳、机关财务、经济发展、党政综合办公室等工作,由于事务多、任务重,日常忙于其他工作,对纪检工作投入精力有限,致使监督执纪问责作用发挥不充分。

二是镇纪委委员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办案骨干和主办人员力量不足。镇纪委委员中只有1人熟悉财务工作,审计、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的更少,办案骨干人员较少,制约业务能力提升,影响办案水平、质量和效率。

三、落实“三转”的建议

一是回归“主业”,解决“越位”问题。按照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调整角色定位,改变之前“无所不在”、“包打天下”的状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实现“术业专攻”、“主业强化”。培养纪检骨干,设置专门委员,将纪委委员承担的其他工作予以调整,增强纪检机构的战斗力。

二是抓住重点,解决“错位”问题。变“一线参与”为“后方监督”,紧紧围绕“对监督者实施再监督、对检查者开展再检查”的职能定位,积极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发挥好“裁判员”的作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监督检查,抓早抓小,快查快办,提高质量和效率。

三是提升“四度”,解决“队伍”问题。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忠诚度;开展读书会、演讲比赛、业务竞赛等“练兵”,提升胜任度;不断加强党风廉政规范化建设,提升融合度;开展“开门大接访”、民情举报直通车等活动,完善结对帮扶等制度,提升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