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财务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打印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既是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也是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更是当前基层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强化村级财务公开管理,全面推进村级财务公开提供科学依据,我镇专门成立了镇纪委专题调研小组,深入到辖区5个村、1个居委会,通过走访已卸任的村委班子成员、召集现任的三委班子、两代表一委员等座谈,发放征求意见单、走村入户调查各村及社区财务公开实际情况等形式,进一步摸清实情、找准症结,为全面健全村级村务管理提供依据。

一、   工作成效

(一)、完善制度、强化财务审批管理。明确镇财政所和镇纪委共同负责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确保财务工作的公开透明。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出台了《村级财务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村集体资金开支在原来"双审双签”的基础上,增加村监委会主任签字把关程序,实行"三审三签”。不但从纪律上约束了村干部,在资金的收入、支出和审批上都有严格的程序。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监管工作水平。年初,由镇党委邀请县财政局人员,统一组织村委班子和财务管理直接经手人员进行账务管理专题培训,强化对《村级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等的专业学习,切实提高村级"报账员”的工作能力和依法管理农村财务的水平。各村(社区)根据镇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建立健全了村级财务领导小组,并落实专职人员负责,进一步强化了财务队伍的管理。严格惩处,对开支不合理、白条多的情况,对村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全面推行"村财镇管”,有效杜绝了村级财务"乱支、乱批、坐支”现象,使账目更透明、群众更放心。

(三)发挥村监会作用,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督。严格落实村级财务管理监督责任,今年以来,镇纪委组织力量先后2次对各村财务管理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检查中对2名违反财经纪律的干部进行严肃处理,确保村级集体资金安全运行。镇党委要求各村监委要充分发挥好监督作用,强化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要求村务监督委员会要参与制定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对所有财务支出事项和资金使用情况,村务监督委员会都进行审查、审核。

二、存在的问题

1、开展村务财务公开工作情况不平衡。大多数村干部已充分认识到财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都把此项工作列入村级工作的议事日程,将此项工作作为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来抓,但仍有个别村的干部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不能建立村务公开、规范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公开的力度。

2、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个别村财务公开不及时,出现了只公开上半年不公开下半年,一些村务公开栏内容陈旧。有的村财务不按规定进行全面的公开,近于应付上级检查,有的村虽然公开了,公开内容不详细,对村民切实关心的问题公开的较少,公开的质量低下。

3、群众缺乏正确的参与意识。部分群众对财务公开了解甚少,只从自己认识的层面去评判财务公开力度,缺乏正确的法制观念和参与意识。有的甚至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把自己的生产搞好就行了,认为村上的事自然有村委班子处理。有的则只关心和自己有利的事情,往往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对集体关心较少。但在村财务出问题后,随波逐流,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财务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 

4、监管职能发挥还不够充分。作为监督主体,整体素质低下,大多都是村民选出公信力比较高的人担任,但是多半是年纪较长者,他们对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了解很少,法制观念较为薄弱,有的分析问题,表达意见的能力低,无法有效的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发挥作用不到位。

5财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各村目前基本上是会计和出纳属一个人,没有独立分开,导致了财务管理和公开在全面实施上还有一定的难度,无法完全规范化进行。

6、村务公开不能适应新形势。村委会每3年换届选举1次,有的村每换1届村委会就会更换财务人员,同时,村级财务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薄弱,无论哪个环节的工作都难以胜任。当前的村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式下财务公开工作的需要。

7、新老手交接手续不完备。由于村级财务人员部分有外出务工人员,具有流动性,在资料移交上,存在该交出的资料没有交齐,该说清的说不清的因为存在遗留问题,交接手续不到位,造成有的票据有时不齐或者遗失。

三、原因分析

(一)宣传贯彻落实《村级财务管理实施办法》不力。一些村干部不知道村务公开是法律的规定,有的认为只是上级的要求。有的村干部对推行村务公开有思想顾虑,怕暴露问题,怕揭短,怕引起矛盾,从而不想或不愿公开;从群众方面讲,认为村务公开是走形式没有把自己摆到主人的位置思考问题,因而也不关心“村务公开”。

(二)村务公开相关制度执行不力。有的没有建立明确具体的配套制度,执行起来,缩水走样,没有全面的规范的去落实。

(三)财务公开监督力度不够。一是作用发挥不到位。部分村干部对民主理财小组有抵触情绪,不愿接受监督;监督小组成员,能力欠缺。二是财务公开不到位。公开程序不规范,不走监督的程序,公开时间不及时。

(四)群众缺乏正确的民主和法制观念。部分群众认为村务公开是干部们的事,与自己无关,从而在思想上缺乏信心,缺乏起码的参与、监督意识,没有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四、对策建议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机构,明确村党支部书记应是村务公开的第一责任人,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在强化领导上下功夫。定期听取有关村级财务管理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检查督促村干部严格按章办事,确保各项制度贯彻落实。

(二)要加强对村干部进行宣传、教育。一是抓业务培训。把村干部的培训计划纳入镇党委的干部教育的总体安排,每年安排一段时间,分专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办事能力和廉洁自律意识。结合农村实际,通过以会代训、专题辅导等途径,着力加强对新任村干部、农村财务人员等的培训。二是抓防范和提醒教育。结合近年来全国村干部财务管理方面违法违纪问题的特点和性质,设计载体,精心组织,通过案例分析、以案说法等途径,开展警示教育。

(三)引导群众树立正确民主和法制意识。组织各村通过印发宣传资料、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知识,增强他们的民主意识。组织各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广大村民宣传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村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广泛深入地宣传村民的知情权、议事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四)加强建章立制,促使村务公开实现规范化。严格督查各村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上级有关文件的相关规定,规范各村财务公开管理。对村民关心的其他热点、难点、敏感性问题和村里重大事项随时向村民公开,及时更新公开内容;广泛采取设立村务公开栏、发放宣传单、村民点题公开等形式做好村务公开工作;严格查办追究,发现有不廉洁的党员干部,坚决予以追究,对情节轻微的,予以批评教育或实施提醒告诫,责成其限期整改;

(五)积极开展规范化建设和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在辖区范围内,深入开展村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和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对达标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后给予命名表彰,并不断扩大示范单位的创建面,发挥好典型的带动作用,推进村务公开制度创新质量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六)加大部门配合力度。村务公开是党在农村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充分实现农民的民主权利,确定农民群众主人翁地位的有效实现方式,这项工作是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民政、纪检、农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收效的一件大的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