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作风需“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打印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是我国古代名著《亢仓子》中的一句名言。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八项规定”,我党一直注重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廉生明,公生威”,翻开历史的画卷,凡是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总是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古有包拯、海瑞、于成龙,今有孔繁森、任长霞、罗阳,他们忠于职守、一心为民,博得古今的颂扬。事实说明好的作风不但是重要的政治资源,而且也是物质成果转化的精神力量。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再次为转变作风“擂响战鼓”,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作风建设,常怀公仆之心,力尽公仆之责,坚持经常反躬自问,不断完善自我,扎扎实实地干事创业,把党的各项政策转化为行动、落到实处,才能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一要理论联系实际,把兴趣放在学习上。作为领导干部,善于带着思想困惑学理论、联系工作实际学理论、深入群众实践学理论。理论是“指挥家”,学习是“教育家”,科学的理论源自于学习的积累。领导干部只有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习惯,才能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真正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取得实效。因此,各级领导应潜下身来、静下心来,经常阅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著作,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鉴古知今;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结合本区域、本系统实际,贯彻于工作之中。
二要密切联系群众,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干部必须深入群众,走村入户,换位思考,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提高思考问题的前瞻性。思想是“源”,行为是“流”。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认真考虑和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对出现的社会矛盾,不等、不推、不拖,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但现实中,少数干部满足于作风挂在墙上、行在文里、讲在口中,检查调研坐在车里“转”,隔着玻璃“看”,即便做了,也是做给别人看的。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只有把心思用在工作上,一心为民,恪尽职守,对于他人才有帮助,对于社会才有奉献,对于国家才有报效。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名党的干部,要时时刻刻深思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时刻要把群众放在心上。深思才能出智慧,只有用与时俱进的智慧,用辩证的思维,才能在实践中认识规律,在把握规律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创造辉煌,在铸就辉煌中实现价值。
三要求真务实,把眼睛盯在问题上。“求真”即追求真理;“务实”即务实事、求实效,埋头苦干,取得实实在在的业绩。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深究细探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深思熟虑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不避重就轻、不舍本逐末。切实提高调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走基层,接地气,问需于民,解困于民,练就一副“火眼金睛”,把问题看得细、准、“狠”,给广大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按照十八大的要求,使“细劲”把容易粗疏的工作做扎实,下“狠劲”把容易松散的工作做严密,用“韧劲”把容易反复的工作做彻底。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关注本单位、本部门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工作作风,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查找形式主义、违规违纪现象,用求真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敢于和“问题”斗争,真正做到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检验工作的标准。
四要艰苦奋斗,把智慧使在创新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两次革命,完成了彪炳千秋的“三件大事”,实现了震古烁今的“三个转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作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作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工作上,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立足本职创一流。天天洗脸、经常照镜子,及时发现和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洁身自好,坚持自省、自警、自律。在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勤俭办事,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工作中要积极探索、刻苦钻研,不断有新发现、有新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讲政治、讲正气,争做廉洁自律的表率,把精力用在开拓创新上,把智慧使在创新上,遇事就要用经济建设的头脑想,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用改革开放的耳朵听,用与时俱进的嗅觉闻,用以人为本的思想讲。
五要发扬民主,把监督放在桌面上。领导干部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切实做到发扬民主、依法行政,树立“监督就是支持”的理念。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强化民主监督。注重发挥群众在干部监督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对权力集中部门和资金、资源密集领域的监督。加强舆论监督,支持社会监督,不怕群众监督,敢让群众和社会“挑刺”。畅通监督渠道,拓宽监督领域,较好地发挥了媒体、群众在干部监督中的作用。设立监督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利用网络征集社会各界对领导干部的反映举报。充分尊重党员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大党务、政务公开的力度和范围,督促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寓监督于支持服务之中。
六要解放思想,把目标定在一流上。根据形势发展,坚持解放思想不停顿,为科学发展、实施民生工程、推进经济建设提供新动力。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开始了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主题的解放思想活动,否定僵化的社会主义理论,推出了“实事求是”的理论,奠定了改革开放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基础,定下了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成功和社会的进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具有作用。因此,在奋斗的道路上,我们要大胆摒弃思想守成无成本,解放思想有代价的错误观念,领导干部突破思想障碍就要触犯一些权威、越过一些禁区, 要放开手脚去研究和探索,言人所未言,创造开放、发展的环境。一个人短时期能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等于始终能做到;在一件事情上能做到,不等于在所有事情上都能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无止境,只有牢记党的思想路线,终生付诸实践,才能提高发展目标,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解放思想,开阔眼界,主动把发展思路放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大格局中去思考,才能在提高水平、勇争一流上解放思想,树一流目标,激发一流的工作动力,创一流业绩。
 
(西乡县纪委:刘举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