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打印

关于对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近年以来,在市纪委的指导下,按照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的要求,我们市县民政部门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区的总体目标,综合运用社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积极发挥民政部门对社区工作的综合指导指导作用,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进一步营造了崇廉尚廉的良好社会风尚。近期,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的一项内容,为加强社区廉政文化建设,我们对全市社区廉政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市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开展了具有鲜明政治特色和群众特色的社区廉政文化活动,为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认识明确,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效性强。突出体现在“三个明确”。指导思想明确:创新教育载体,搭建活动平台,挖掘文化潜力,拓展廉政领域,为形成廉荣腐耻、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风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氛围。基本原则明确: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抓出特色,形成品牌;着眼长远,常抓不懈;量力而行,注重实效。主要内容明确:部分社区设想并实践了“四个一活动”,即:一堂廉政教育课、一次勤廉之光电教学习、一次党员干部与邻居座谈会、一场社区廉政文化文艺汇演。重点抓好“两清、两书、两展、两园”活动:即:做清风墙,完善社区清风栏;入户发放《廉政进家庭争当贤内助倡议书》和签订《家庭助廉协议书》;举办廉政书画展和廉政影片放映展;建立社区廉政图书园,设立廉政之声学习。

   (二)重点突出,强化社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拓展廉政文化进社区渠道,稳步推进“三个阵地”建设。廉政文化润社区,推进广场阵地建设。一些社区在大型广场汇报表演中,有意识地融进一些反腐倡廉内容,用自编自演、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宣传廉政文化。许多社区投资修建了廉政宣传长廊,打造社区广场廉政宣传教育阵地。汉台区有的街道积极倡导中小学校的公务员子女开展“三个一”活动,即:给父母赠送一句廉政格言警句,为父母制作一份廉政礼物,参加一次廉政文化义务宣传活动,经常提醒爸爸、妈妈远离腐败,珍惜家庭幸福生活。

二、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社区廉政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比如:社区廉政文化的影响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社区群众的参与面、辐射面还不够广;廉政文化建设工作还停留在浅层次、表层化的阶段,有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社区工作者及党员、群众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还认识不清,造成工作主要靠外在推动的被动局面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认识不足。部分群众认为靠社区搞党风廉政建设,不会有实际效果;部分党员认为廉政文化建设是党员领导干部、党政机关的事情,与老百姓关系不大;还有部分社区干部认为,社区群众人微言轻,手中无权,没有产生腐败的基础和条件,群众没有必要参加社区廉政文化建设。

二是合力不强。目前基层在领导、指导社区廉政文化建设上同一性不够,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使工作部署与实际操作相脱节。

三是参与不够。目前参加社区廉政文化活动的多是群众,掌握公共权力的干部很少参与。社区廉政文化建设这种外动内静现象,很难对掌握公权人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使得部分群众认为社区应该是居民生活休闲的场所,搞廉政文化建设意义不大。

三、促进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根据社区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是突破当前工作瓶颈的必然要求,已十分现实而迫切地摆到了我们面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新型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思想认识、组织领导、方式方法、工作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展开构建。

   (一)打造思想认识平台。要大力宣传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为推进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对于在社区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一开始社会上就有不同的声音,一些人认为是搞形式主义,是“当官的生病,老百姓吃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和学习会、座谈会、交流会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在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广大社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参与热情,社区廉政文化建设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才能从一般文化现象,成长、积淀为有着精神内核的文化体系。

   (二)打造部门联动平台。在工作机制方面,一是要把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整体部署之中,进一步强化党组织负责人的责任意识,把这项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和社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其它党的建设工作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二是要把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主要工作体系之中,全面谋划,精心组织,加强督查,搞好服务。三是要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大格局的作用,整合各种宣教资源,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载体,在不同的领域,共同建设社区廉洁文化。四是要将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区、县(市)对街道,街道对社区的年度目标考核之中,确定项目归属和分值权重,与年终奖金分配挂钩。五是要抓好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自身建设。建立健全规范社区工作者行为和社区工作运作的制度体系,形成用制度管人管钱管物管事的机制,使社区的各项工作公开公正透明,主动接受社区群众的监督,赢得社区群众的真心拥护,促进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

    促进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和谐发展。社区廉政文化建设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覆盖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级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领导协调作用,打造部门联动平台,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要积极参加所在社区的廉政文化活动,形成纪检机关抓协调督办,宣传部门抓舆论导向,文化部门抓业务指导,相关部门逐步加大经费投入的工作机制。做到相互融汇,共同推进,使社区廉政文化建设软件实、硬件硬,促进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和谐发展。

  (三)打造廉政文化环境平台。要注重廉政文化的思想性,普遍抓好廉政文化硬件建设,在公共场所建廉政文化长廊、廉政文化游园广场、廉政文化一面墙。有条件的社区可以一个社区一个特色地建立思廉栏、育廉园、颂廉图,打造廉政文化环境平台。题材选择要注重传统性、思想性和特色性。

    (四)打造工作保障平台。社区在法律地位上只是居民自治组织,并不是一级政府机构。虽然社区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有责任、有义务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但是社区的力量毕竟有限,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社区廉政文化建设要长期开展下去,上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以及街道党工委、纪工委必须从各个方面提供充足的保障和良好的服务。一是要提供业务上的指导。通过业务培训、面对面指导等形式,加强与社区干部的沟通,帮助出主意、想办法,使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科学合理可行,使社区廉政文化建设能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建设特别是反腐倡廉工作大局。二是要提供宣教资料。在区、县(市)和街道两级建立宣教资料库,除定期编印资料目录发放到社区,向社区赠阅《中国纪检监察报》、《反腐败导刊》、《清风窗》等专业报刊外,还要提供电教片、书籍、公益广告等相关资料,坚持送片送书到社区,方便社区群众阅读和观看。有条件的还可以发挥网络的作用,形成纪检监察机关、街道、社区和居民家庭之间互动的信息网络,迅速、便捷地发布有关信息资料,捕捉社情民意。三是要提供经费保障。要建立以财政拨款、社区自筹、社会各方面资助的多渠道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投入。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途径,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现社企“双赢”。

(五)打造工作激励平台。要形成鼓励创新的工作机制,推动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创新是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开花结果、深入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新有内在的动力,也需要外部推动力。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作为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要高度重视对建设主体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创新实践的激励,形成推动工作的激励机制。一是目标考核激励。上级党委对街道、街道对社区,在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目标的确定和工作要求的设定以及考核验收中,要加大创新的分值权重。除了规定内容,更要重视培育和挖掘特色、亮点工作,对那些凝聚社区干部心血和群众智慧的创新做法,要给予充分肯定,给予较高分值。简言之,就是要在工作中确立创新的价值取向,鼓励创新者。二是政治激励。要把社区廉政文化建设情况作为社区干部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评价标准,对包括廉政文化建设在内的各方面工作成绩突出的,要予以提拔使用,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三是精神激励。要及时提炼、提升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各项创新成果,将社区干部和居民创造的各种精神的、物质的成果加以整理,通过编印成册、刻录光盘、集中展览、题名留迹、公开演出等各种方式,让其留名留声留影,使社区群众充分了解文化创造者的创造才能,满足创造者的社会认可需求,激励其不断参与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四是物质激励。对在社区廉政文化建设中创造出优异成绩的社区干部和居民,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也是一种必要的激励方式。要拓宽渠道,筹集奖励基金,一方面予创新者必要的工作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对其辛勤劳动给予肯定。

 

                                      (汉中市民政局   纪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