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乡镇干部作风长效机制应把握四个环节

 
 
打印

为确保干部作风建设持续深入有效开展,镇巴县委县政府今年作出了在全县开展以“转作风、提效能、优环境、促发展”为主题的深化干部作风建设的决定,并把2011年确定为该县“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年”,同时还建立了干部作风建设流动岗制度,深化全县干部作风建设,为该县干部作风建设指明了总的方向。笔者仅从四个方面谈讨,如何建立乡镇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巩固干部作风整顿教育成果。

    一、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社会、经济、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不了解、不熟悉、不精通的东西很多,观念转变不快,运用高科技产品能力薄弱,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又不断对我们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我们应该通过一些主题活动,使每位干部、职工都能充分认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立身之本,使学习成为我们的第一需要。可以组织建立一些专题学习兴趣爱好小组,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交流和乡镇互相观摩等活动;组织专题读书活动,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实行党委书记讲党课等等,促使单位内部形成勤于学习的风气、乐于求知的风气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培养干部的创新观念。在目前新形势、新环境、新机遇的挑战下,我们乡镇的各项工作不能因循守旧。我们应该加强横向学习,查找差距,寻找不足,巩固成果,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培养和造就干部的创新观念。一个人的观念的形成来自教育的引导和实践的启示,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定期集中学习等形式不断向干部灌输新观念,可以组织调研活动、举行经验交流大会、工作效果评定和意见建议活动等,使干部变封闭式思维为开放型思维,明确创新的方向和行动,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和已有的经验,及时调整我们思想上、工作上和政策制度上不适应时代要求、制约经济发展的东西,创新工作,创新服务,努力站在时代和发展的前列。

    三、提倡干部的求真务实之风。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就是服务,为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变“我是服务的为我要服务”,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营造良好的环境,这是我们乡镇干部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强化每一个干部的服务意识,恪尽服务责任,实实在在做人,实实在在做事,造就做实在人,干实在事之良好风气。我们可以通过围绕本镇中心工作,结合各岗位工作实际,举行提出一件办实事建议、实践一项办实事工作、落实一个办实事呼声和优化服务、公开承诺等类似形式的为民办实事系列活动,努力做到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

    四、开展好“三项活动”,落实好“八项制度”。开展三项 活动:一是开展好调研活动。继续坚持党委成员联系点制度,每月到点工作不少于1周,每人撰写一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调研活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防止形式主义,切忌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二是开展好为代理服务活动。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为民服务代理、党建指导员、民情日记等制度,当好五大员,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三是开展好“一助一扶帮贫济困”活动。以千名干部下基层为平台,每位干部联系1-2户贫困户,实行“三必访”,即:每季度初定期访,贫困户遇有重大问题及时访、“两节”前重点访,全年入户不少于5次,有针对性地送技术、送信息、送项目、送方法,努力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通过此项活动,促使干部加深与群众的感情,牢固树立民本意识。落实“八项制度”:一是来信来访接待办理制度。;二是首问首办责任制度;三是定期学习制度;四是目标分解制;五是按时办结制度;六是督办通报制度;七是考核评议制度;八是责任追究制度。  

 

                                  (镇巴县赤南镇党委副书记   王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