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行政服务中心七项措施推进便民服务工作

 
 
打印

近年来,镇巴县行政服务中心坚持便民、规范、廉洁、高效的服务宗旨,严格依法行政,狠抓规范管理,不断改进作风,努力创新工作,极大地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和便民服务水平,中心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领导重视形成合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从成立之初就印发工作方案,明确了组织机构、部门职责、运行模式、纪律要求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县纪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到县行政服务中心调研指导工作,看望慰问窗口人员,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同时,将进驻中心各部门、各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确保工作实效。

二、全面实施政务公开。县行政服务中心始终遵循“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宗旨,对进入大厅的办理事项严格按照县审改办每年清理后的项目执行,做到每一事项都有政策依据、办事流程、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名称及标准、收费依据和服务类别,并对审批结果通过宣传手册和中心网站和政务大厅的电子显示屏全面公开,满足群众的知情权,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以政务公开促进政务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落实项目进入中心。针对该进入但未能进入政务大厅的业务,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协调解决,重点解决授权不充分和体外循环的问题,绝不让群众多跑路,同时督促各部门重新对首席代表授权。县行政服务中心充分运用对部门的年度考核权、日常业务监管权和重大事项协调的职能,保证进驻部门必须充分授权。对于部门领导不愿意放权,不充分授权,将政务大厅看成收发窗口并拒绝整改的,建议纪检部门与派出部门领导谈话,真正做到“事进中心,人进中心,权进中心”。

四、规范管理转变作风。县行政服务中心先后制定完善了管理办法及指纹考勤、请假、着装、档案、印章、收费、限时办结、监察投诉、责任追究等28项工作制度,严格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促进规范化建设。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和巡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强化工作纪律,进一步促进作风转变。严格落实管理员值班制度,对窗口人员在纪律、服务效率和态度等方面执行不到位的及时纠正并做好记录。实行非办公网站科学化分级限制访问,与工作无关网站予以屏蔽,大厅无网上购物、打游戏等现象,在上级多次督查暗访中反馈良好。同时,通过视、音频监控系统对各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服务点进行实时监督,确保了工作纪律、作风和效率的提升。定期将中心工作情况及问题予以通报,督促整改不足,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审批项目监督。县行政服务中心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部门的审批业务,熟练运用审批软件,对各项审批业务的办事流程、所备材料、收费标准、审批依据等,真正做到情况清、底子明,出现问题能及时发现,有效整改。在县行政服务中心门口设置意见箱,窗口设置服务评价器,对外公布举报电话等方式,随时接受社会各届的监督和评价同时采用一般性监督和专门监督、过程监督和结果监督、形式监督和实质监督多种监管手段综合运用,有效地杜绝审批过程中违规违纪现象。

六、推进基层便民服务。县行政服务中心始终坚持把方便基层群众办事作为行政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各镇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村)便民服务室的规范化建设。通过对各镇办理的服务事项进行清理,将各镇目前涉及8个方面16项服务事项进入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今后将适时对便民服务事项进行清理,凡涉及民生项目,能方便群众办事,能进入大厅办理的原则上都将安排进驻,真正将党对群众的关心体贴落到实处。各镇便民服务中心参照县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模式修订完善了窗口人员规范用语和办事规范流程,接待群众做到热心、细心、耐心,服务质量显著提升,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七、实行三级联网办公。通过县行政服务中心的电子平台将县政务大厅、各镇和社区(村)便民服务机构有效的联系起来,将信息平台下延到各镇、社区(村)群众只需在各镇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村)便民服务点进行业务申请,县政务大厅即刻就可审批、反馈情况,在全市率先做到县、镇、社区(村)三级联网办公。群众足不出镇、出社区(村),在家门口就可递交材料、顺利办结,节约了时间和费用,极大的方便了群众,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

今年以来,县政务大厅累计受理办件9381件,累计办结事项9459件,提前办结9456件,正常办结率100%,提前办结率99.92%;各镇便民服务中心累计受理办件8469件,累计办结事项8469件,提前办结8381件,正常办结率100%,提前办结率98.96%,各项统计数据均居全市前列。运行以来,无一群众投诉,无一延时办结情况,县政务服务中心先后被县、市电视台及汉中日报、陕西日报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获得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肯定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