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念好精文减会“三字经”提升行政效能

 
 
打印

近年来,镇巴县严格贯彻精文减会有关要求,健全制度刚性约束,强化工作措施,文件简报管理更加规范、数量篇幅明显减少、质量大大提高;会议参会人数减少、时间大大缩短、内容更加务实,支出明显减少,机关行政效能显著提升。

精简文件念好“控、减、改”三字经。一是制度上“控”。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精简文件清理简报的通知》、《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简报减少领导同志事务性活动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性文件,明确县委、县政府,县委办、政府办发文的事项范围,严控发文格次、数量和篇幅。成立督导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全县各级发文情况进行督查通报,提高了制度的执行力。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全县各级各部门发文程序更加规范,审批更为严格,行文更为流畅。二是数量上“减”。除特殊情况外,县委、县政府下发的文件不超过4000字,县委办、政府办下发的文件不超过3000字,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签发。近三年,县委及县委办发文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12年,县委发文66件,县委办发文144件,2013年,县委发文52件,县委办发文102件,2014年,县委发文43件,县委办发文95件。2013年县委发文较2012年同比下降21%,2014年较2013年同比下降17%;2013年县委办发文较2012年同比下降29%,2014年较2013同比下降6%。2014年县委发文中超过四千字的仅有4件,同比下降67%;4000字以下的16件,同比增加78%。建立简报备案制度,各镇各部门需设立简报的,原则上只保留1种简报,并按要求备案,综合性简报篇幅每期不超过1500字,向上级报送的工作简报由“两办”信息科统一编发,严禁越级向领导个人报送。通过备案清理,全县共备案简报30种,核减4种。三是文风上“改”。在文件制发过程中注重提质量,控篇幅、转文风。从提高公文质量入手,加强人员培训,规范公文起草程序和格式,使各类行文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结构严谨、表述准确、语言精练。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公文的制发、审阅、封发、处理一律在网上进行,除上报和存档的文件外,一律不制发纸质文件,年均节约行政成本100余万元。

减少会议念好“短、实、新”三字经。一是会议时间力求“短”。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全县性会议原则上只安排一名领志作主题讲话或报告;全县一般性综合性会议控制在半天以内,领导讲话控制在半小时以内,部门工作会议控制在2小时以内。确需安排交流发言的会议,一般不超过3人,每人发言时间不超过5分钟,切实提高会议效率。从全县性会议召开的次数来看,近三年我县全年会议总次数均未突破过30次,2012年会议总数20次;2013年会议总数20次;2014年共19次,平均每月召开1.58次,会议频次逐年降低。近年来,我县除“两会”外,其他会议时间均未超过半天,2014年,19次会议中会期在半天以下的就有16次。二是会议内容力求“实”。积极推行“无会周”制度,每月确定一周为“无会周”。坚持全县性会议主要领导审批制度,会议主题、议程、会期及会议形式、与会人员范围、出席领导,必须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审批,否则不予召开。提倡点对点、面对面地推进工作,能现场解决的问题,不以会议形式解决,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能合并召开的合并召开,近年来,全县组织和宣传会议,农、林、水、扶贫工作会议,全县经济贸易、安全生产、招商引资暨发展环境整治工作会议都相继合并召开,既缩短了会期,又提高了实效。三是会议风气力求“新”。严控会议规模。按照“谁分管,谁出席”的原则,安排出席会议领导,与会议无关的领导不陪会;坚持节俭办会,严格会议经费审批、报销程序,会场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摆放花草,除在基层召开的个别现场会安排工作餐以外,一律实行走会,不安排就餐。各镇、各部门举行的庆祝会、表彰会、座谈会、研讨会、纪念活动,县级领导原则上不出席,确需邀请县级领导出席的,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审批,由“两办”统筹安排。同时,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定期对全县会议召开情况进行督查,及时进行通报,提出整改措施,切实减少会议,推动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