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国有资产处置监管从无序到有序

 
 
打印

近日,该县某镇打报告,请求将以往私自处理的一辆公务用车,作为固定资产予以核减。县国资管理部门未给予批复,并会同县纪委监察局进行核实处理。类似这种不按程序、先斩后奏、随意处置国有资产的做法,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坚决禁止。

近年来,该县为强化国有资产管理,设立了国有资产评估中心,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印发了《镇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成立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强化对本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强化国有资产日常管理。加强国有资产报废报损审批、转移处置审批、公务用车处置报废审批管理,坚决堵塞国有资产流失的各种漏洞。严格实行国有资产价值的评估核准和备案,未到使用年限的资产报废要出具质量鉴定书,报废资产要有残值清理,较好的提高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处置原则,处置收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大宗资产,特别是房屋、土地、车辆的处置一律须经具备资质的评估公司事前评估,报财政审批后,然后交指定的拍卖公司挂牌或进行公开拍卖,国有资产处置步入“公开、公平、公正”的管理轨道。2010年至今,共处置国有资产169宗,处置收入5048万元,国有资产较好的实现了保值增值。

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动态化管理。督促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准确及时更新并上报资产管理系统信息数据,摸清各单位国有资产“家底”。各单位对处置的资产,根据批复,及时进行了核减,对增加的资产,单位及时进行了登记,单位基本实现了资产动态化管理。2012年末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2011年末相比,资产总计增加9487万元,增长率11%。

建立统一规范的监管平台。全县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县上的统一要求,严格落实国有资产清查、登记、上报制度,设置固定资产卡片、总帐及明细账簿,并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及时更新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明确责任并履行好职责。建立建全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有购置、申领、使用、报废处置等内部控制制度。按照规定履行审批或备案手续,并及时做好账务处理,处置收益或残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纳入了财政预算或残值管理,无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现象。及时登记资产卡片,并向国资管理部门上传有关资产数据,实现了动态管理。有资产处置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规范处置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