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加有效畅通信访渠道,积极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2012年以来,镇巴县进一步完善群众工作载体,搭建好平台,在镇、村(社区)创新推行‘二五一’信访工作代理制度。具体做法是:通过设站(点)完成两带(代)“带领群众走访”和“代理群众信访”任务;赋予站(点)“统筹谋划群众工作、完善社会服务管理、受理调处信访问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综合研判社情民意”五项职能;最终实现“信访形式由堵截拦访向疏导解决,由群众上访向主动下访,由信访上行到基层化解的根本性转变”一个目标。
一是整合力量,夯实责任。在21个镇25个行政村(社区)成立代理工作站(点),由县联席办从离退休干部、村组干部、司法综治人员中聘请了117名代理员。要求具体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便民利民服务、村级财务监管和信访等工作,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有效降低了越级上访。把涉及“三跨三分离”、驻地条管单位、超出管辖权限的信访事项统一报县联席办,由县级领导牵头,镇(社区)和县直部门主要领导负责,采取“双带(代)”的方法,与相关责任主体沟通协调,推动问题解决。
二是加强保障,形成机制。在镇村(社区)推行群众工作代理制,投入是关键,2012年该局想方设法给重点工作站(点)解决1万元办公经费,同时配齐办公设施,协助做好各项制度规范上墙。不断创新信访工作方法,推行“一册一卡”制度,一册即:“关注民生、服务群众”工作手册,包括农户的家庭情况、联系方式、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卡即:工作联系卡,上面印有代理人员姓名、手机号码、服务内容等发放给每户。如今《工作手册》已成为干部开展工作的“百宝箱”,《联系卡》成为沟通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同时为避免工作站(点)在工作上采取临时抱佛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该县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督察不断提高运行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确保形成长效机制。
三是以人为本,群众满意。要求代理员电话24小时开机,实现服务全天候,对群众要求办理的事项实行首问负责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对已办结的问题,代理员及时对其进行回访。这样一方面把群众工作群众做到了家门口,另一方面,群众有了权益受损的事身边就有人管、有人给你公道,所以群众非常欢迎。
两年来,共发放《工作手册》和《联系卡》3500余份,截止目前,工作站(点)共受理各类信访问题780件,接待1304人次,代理办结 764件,代理办结率达到98 %。这些做法融信访工作、群众工作、社会管理工作为一体,形成了信访工作网络,极大地促进了信访形势的好转。保持了信访总量、个体访、集体访等下降,信访秩序持续好转的良好态势。
(镇巴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