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群众为便民服务叫好

 
 
打印

镇巴县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于20084月正式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便民服务中心,截止目前,全县21个乡镇中已有17个乡镇建成镇、村便民服务网络。几年来,便民服务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被誉为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一、积极顺应形势,创新工作理念

镇巴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山大沟深、地处偏远、住居分散、交通不便。实行便民服务之前,群众办事必须天不见亮就出发,几个小时之后才能抵达政府,然后咨询政策、找人、准备资料、等待办事,如果一切顺利,走完所有必须的程序,紧赶慢赶回到家已是天黑。泾洋镇草坝村张某,因修建圈舍需采伐木材,这天一大早匆匆吃过早饭就上路了,徒步几十里来到镇上已近中午,不巧得很,天保站工作人员下乡办事去了,其他同志了解情况后,立即与业务人员取得联系,尽管这样,张某办完一切手续拿到采伐证已到下午。由于难得来趟集镇,他又采购了一些生活日用品,此时天已渐黑,来不及吃饭还得往回赶。类似情况在该县各个乡镇普遍存在,客观现状增加了群众的办事难度,同时也加大了办事成本。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乡镇机构改革后机关工作人员减少近半,如果仍然沿袭原来的工作模式,一方面很难适应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发展形势,另一方面群众办事就更不方便。因此,如何整合资源、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和解决群众办事难等问题就成为乡镇工作如何定位和突破发展的关键。该县泾洋镇党委、政府率先广泛调研、积极探索,立足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完善重点工作和项目包抓责任制、过程管理责任追究制、工作结果运用末位淘汰制的同时,于2006年积极推行便民服务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以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方便群众、提高效率为主要内容的便民服务活动。

二、探索有效途径,精心组织实施

为了使便民服务活动富有成效,在筹备此项工作上,泾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由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班子成员全部参与,组织中层站所长及业务骨干具体实施,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保障。从2005年十月份开始,镇党委、政府就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广泛深入开展调研,集思广益,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紧接着,该镇还指定专人,先后两次参加了县委组织部组织的考察学习,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镇情,突出自身特色,精心制定方案。镇上在财力十分困难的前提下,多方筹措资金12万多元,于2008年建成了较为规范的镇便民服务中心,使全镇开展便民服务活动的硬件设施得到了保障,至此,该县第一个便民服务中心建成,便民服务工作规范化道路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三、整合资源要素,实现便民为民

泾洋镇便民服务中心建成后,镇上设置了办事大厅,对其功能进行了准确定位,科学设置了党群事务、城建土管、民政事务、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合作医疗、农业林业等六个窗口,明确要求凡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审批事项,逐步全部进入服务大厅,集中办公,通过一个窗口,一站式服务,让办事群众进一道门,就能办成一件或几件事。为了保证办事大厅运转高效,镇上从内设站所办抽调了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7名干部在服务中心工作,一名镇党委副书记和一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站所负责人专门管理服务中心,确保工作协调,运转有序。在配套措施上,镇上设置了群众办事引导员,工作人员实行挂牌办公,承办的各项业务内容及办事程序依据党务、政务、村务公开要求,印制了《服务指南》和办事流程,系统地向群众进行了公开,公布了公众信息网、镇长信箱、服务热线和举报电话,提供网上表格、业务文本下载等服务,凡属镇党委、政府权属范围内的工作,努力做到随时为群众办结。针对集中办公、部分业务人员外出,该项业务无法开展的实际,镇上先后组织大厅工作人员多次集中培训综合业务,通过这种方式,既提高了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又保证了大厅业务的有效衔接,使群众到镇上办事,任何时候都有人办理,不跑空路。镇便民服务中心建成运行后,镇上又分别在一个社区和三个村建成了便民服务室,形成了镇、村(社区)、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便民服务活动逐步向深层次、全方位稳步拓展。

在泾洋镇的成功带动下,其他乡镇纷纷效仿,陆续建成了自己的便民服务中心和服务大厅,并按照上述模式投入高效运转。去年,该县兴隆镇青狮村村民小李需要办理二孩生育证,这天他早早来到镇上,一进政府大门,刚说明来意,就有一名干部带着他们来到服务大厅,直奔计生窗口。工作人员一边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休息,一边介绍办事程序,不到一个小时,生育证就递到了他们手上。以往办理证件,问路、找人、照相、复印证件要里里外外来回跑几个地方,至少半天才能办完,现在在这一个地方很快就办理结束。实行便民服务后,办事效率和方便程度有着天壤之别,群众感受颇深。

四、建立完善机制,提供运行保障

为了确保乡镇便民服务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该县提出了全体镇、村(社区)干部人人都是服务员的理念,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好四个原则:一是便民原则。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使乡镇机关每个工作人员都成为群众办事的代理人,切实减轻群众办事成本。二是公开原则。即公开办理事项、服务对象、申报材料、办事程序、责任单位、代办人员、承诺时限等,让办事群众清楚能不能办、由谁办、由谁代理办。三是依法原则。坚持依法办事,认真按照规定的受理和办理程序进行,该受理的必须受理、该办理的必须办理。四是高效原则。要求工作人员在本职业务范围内受理的业务工作,必须限时办结,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为了加强对服务中心的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各乡镇修订完善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便民服务考核机制》等制度,各项工作制度与原有常规工作制度相对接,并认真考核兑现。通过便民服务中心的规范运作和科学管理,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真正达到了便民、利民的目的。

该县自实行便民服务以来,共受理党群、民政、城建、林业、合医、计生等事项2万余件,乡镇权限范围内应办事项办结率均达100%,属县级部门审批事项协调协办率均达100%

      (镇巴县纪委 吴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