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廉政灶”节约出实效

 
 
打印

 

 
今年以来,宁强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在机关内部狠刹“浪费风”,遏制公款“吃喝风”,在乡镇推行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建设节约型机关,有效降低了公务接待成本,助推了干部自身廉洁自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该县21个镇“廉政灶”节约开支12万余元,招待费同比下降54%,仅此一项,全县每年可节约招待支出48余万元。
打破认识误区。该县地处秦巴山区,集镇分散,距县城平均都在40公里左右,远者达100多公里,领导下乡,要好几个小时,山里人朴实,认为领导来一趟不容易,觉得不让领导吃好、喝醉,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有时领导也觉得盛情难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该县加强干部思想教育,转变观念。巴山镇的党委书记感慨说:“中央八项规定好,要是早点出台,我也不会因为喝醉打那么多的点滴,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大家都是倡导节约,以前觉得饭桌上菜被吃光了,感到招待不周,自己很没面子,现在的光盘行动,反而都感到好,还省钱、省时、省心”。
依靠制度规范。该县在各单位实行“四限、三禁、月公开”的管理机制,严控公务招待行为四限即:限地点,凡是上级领导来县检查工作一律放在县政府廉政灶接待,县外来宾,根据情况,可在农家乐吃地方菜。限标准,该县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招待标准,外省客人每人每餐不超过30元,本市客人每人每餐不超过20元,本县干部下基层每人每餐不超过10元。限经费,根据各单位工作的不同性质,分别给各单位确定年度招待费指标,严把预算关,规定最高限额不超过三公经费的5%,限人员,该县要求各单位公务活动招待必须实行对口接待,限定陪餐人员,10人以下不超过2人作陪,严控一客多陪现象。“三禁止”即:禁酒、禁烟、禁公款宴请,“廉政灶”一律不准上烟酒,更不准变相宴请。“一公开”即:各单位“廉政灶”每月要公开原料采购费用,公开接待人次和接待总费用,公开收支明细账单。
简朴厚道有特色。该县在探索“廉政灶”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遵循市场规律,重抓质量,着力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把握“味道可口、环境优美、价格便宜”的原则,在“突出特色”和“时令菜”上下功夫,确保干部吃的满意、吃的舒心。该县已形成地域特色的“廉政灶”,毛坝河镇盛产高山土豆,“廉政灶”上的“酸辣土豆丝”“土豆粉丸子”“土豆饼”独具特色,青木川镇做为陕南地区的旅游明星镇,聘请了本地烹饪手艺突出的厨师为来人来客制作传统菜肴“十三花”,既节约了成本,又突出了特色;广坪镇、巴山镇也立足于镇情民俗,制作菜豆腐、炖腊肉等农家饭;巨亭、曾家河等乡镇机关“廉政灶”拥有自己的菜地,不仅解决了机关干部吃菜难、吃菜贵的问题,而且为“廉政灶”接待提供便利。要是赶上春季,还可以到“廉政灶”上品尝到“凉拌鱼腥草”、“凉拌竹笋”、“鸡蛋炒香椿”等一系列纯天然绿色食品。
加强监督保长效。县委将“廉政灶”接待纳入年度考核,县纪委将定期对“廉政灶”的环境卫生、接待记录、菜品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同时,为了方便群众监督举报,设立了公务接待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到目前已接到举报2起,退订 15 桌酒宴,节约经费1万余元。从县城最大的飞鹿酒店饶经理那了解到,今年13月酒店的经营额比去年同期下降50%左右,以前单位消费的较多,去年年底都没单位来消费了,我们为迎合市场需求,也推出了582人套餐,883人套餐,1285人套餐等一系列措施缓解酒店的压力,最后他笑着说:“适者生存,要是我们再不转换思维,改变经营方式,只盯着政府消费,最终会被市场淘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