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强化农村“三资”监督扎紧集体“钱袋子”

 
 
打印


勉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聚焦农村集体资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管理领域突出问题,坚持小切口、深挖掘、严整治,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领域专项整治,扎紧农村集体“钱袋子”,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动清廉勉县建设。

周密部署,层层夯实责任。勉县纪委监委组织召开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专项整治工作会,逐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制定印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方案》,围绕集体资源、集体资产、集体资金3个重点,明确在政策法规制度落实、农村集体资产核查、惠民政策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管理4个方面整治任务,细化宣传动员、自查整改、监督检查各阶段工作措施,确保整治工作有条不紊、压茬推进、取得实效。坚持开门搞整治,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把“三资”管理的各项政策和专项整治的工作要求告知群众,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专项整治期间,在县、镇、村均设立举报箱,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充分利用“信、访、网、电”举报平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受理,建立台账,迅速处置。

聚焦重点,强化监督检查。勉县纪委监委切实发挥监督职能,督促全县各镇(街道)党(工)委坚决扛起自查整改主体责任,督促村(社区)围绕专项整治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进一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查改问题,为村级集体挽回资金240余万元。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业务培训,全面梳理村(社区)“三资”运行情况,厘清“三资”管理中的重点环节,资金、资源、资产等支付管理程序及操作流程,特别是对“3+X”奖补资金、“联合党委+扶贫产业园”项目资金等使用管理制定详细清单,靶向开展监督检查,着力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监督的精准性。成立专项督查组,在自查整改基础上,紧盯群众关切、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专项检查、核对台账等方式,对全县18个镇(街道)198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及项目建设、运营、收益及集体资金(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30个,发出督办单14份,促进村集体经济进一步规范管理。

严肃问责,精准执纪执法。勉县纪委监委坚持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形,贯通运用“三项机制”,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自查阶段主动说明“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动上交侵占、挪用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视情节从轻处理或不予追究。对违规挪用、侵占侵吞、随意处置村(社区)“三资”等违纪违法行为且拒不自查整改企图蒙混过关的村组干部,从严从重从快处置,斩断伸向村集体“三资”的黑手。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勉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排查涉村(社区)集体“三资”监管方面问题线索50余条,立案查处11起2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7人,组织处理8人。采取留置措施,对骗取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款、收受他人好处费的勉县元墩镇杨家坪村村委会原主任张某、挪用集体资产出售资金用于个人营利的元墩供销社原主任赵某依纪依法查处,分别给予张某、赵某开除党籍处分,追缴违纪违法资金86万余元,对张某、赵某涉嫌职务犯罪问题移送司法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

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面广量大,只有找准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才能精准监督、靶向施策,取得突破,勉县纪委监委坚持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整改一方,在专项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震慑遏制作用,对元墩镇杨家坪村原主任张某等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组织县直部门和镇(街道)、村(居)委会40余名党员干部现场“临案听审”,通过以案说法、以案明纪、以案示警,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自觉遵纪守法,不做“案中事”,不成“案中人”。督促18个镇(街道)以此次专项整治为契机,组织开展“三资”管理、村级财务知识及党纪法规等各类教育培训60场900余人(次),不断增强依规依纪依法用权、管钱、办事的能力,筑牢村组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

建章立制,常态长效治理。坚持“三不”一体推进,注重以专项整治“小切口”解决制度机制完善“大问题”。紧盯“三资”领域发现查处的问题,深入剖析背后的深层原因,精准“把脉开方”,做到既点痛穴指问题,又开药方下猛药,依法依规向勉县林业局、勉县元墩镇人民政府等单位下发监察建议书2份,做到贴近实际、操作性强,列出问题清单,整改时限,倒逼责任单位健全完善农村“三资”管理方面制度机制7项(条),从源头上堵住农村“三资”管理中的“小漏洞”,扎紧村(社区)集体的“钱袋子”。同时,进一步做实纪检监察建议“后半篇文章”,采取现场督查、电话提醒、书面督办等方式,对建议执行情况、建章立制等进行全程监督,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办、现场督查和不定期“回头看”,确保责任不挂空挡、落实不走过场,推动专项治理常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