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大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发现和查处力度,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实到基层,近期,市纪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建立基层“廉政诊所”监督工作机制的意见》,要求在县一级巡察制度未正式建立和运行前,探索推行“廉政诊所”监督工作机制。
“廉政诊所”监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全县各基层党组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综合或专项巡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形成震慑,推进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1、“望”诊。组织人员对县委、县政府实施的涉及民生的重大项目、惠民政策落实特别是“四资一项目”、“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项实施情况深入实地进行检查评估,对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廉政风险点进行详细了解和掌握;聚焦群众利益,紧盯农村村组、城乡社区、民生行业、基层部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计划地组织专项检查、抽查和暗访,调阅复制有关文件、账簿、档案、会议记录等资料,从中发现问题线索。
2、“闻”诊。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受理反映被巡诊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下一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问题的来电、来信、来访等,分别听取被巡诊单位党组织、纪检委员或村民(社区居民)监督委员会情况汇报,包括对被巡诊单位十八大以来的信访举报情况进行大起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3、“问”诊。通过召开群众问诊会、开展问卷调查,就有关问题现场质询相关负责人、经办人,深入了解掌握基层群众急需解决、反映强烈的矛盾和诉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利益相关人到“廉政诊所”谈话,了解并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
4、“切”诊。对群众关注的涉及党风廉政建设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巡诊中摸排的问题线索进行深入检查,同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专职人员进行分析研判,集体会诊。对一般违规问题现场进行定性,当面落实责任,及时处理纠正;涉嫌违纪行为的,按程序进行移交;对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上级党委和纪委,倒逼改革。
5、“急”诊。对巡诊过程中的一些突发性事件或群体性事件特事特办,通过充实廉政诊所人员力量,强化工作措施,夯实工作责任。
“廉政诊所”监督工作按照挺纪在前,践行“四种形态”的要求,“廉政诊所”成员配合同级纪委扎实开展“五诊”活动,及时发现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限时查清问题并及时有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