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抓一强化”促民主测评政风行风见成效

 
 
打印


近年来,西乡县不断探索创新民主测评政风行风的方法和途径,以打牢基础强化“四抓”为关键,以突出问题导向为重点,强化督导检查和结果运用,全面提升政风行风测评工作水平。2011年全省政风行风测评经验交流会在西乡县召开,将民主测评政风行风制度在全省推广。

打牢基础,切实建好政风行风测评信息库。一抓信息收集关。由县纠风办牵头,对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电话信息进行收集;由23个乡镇负责,对本辖区的党代表、人大代表、乡(镇)村组干部以及基层单位负责人的电话信息进行收集;由54个部门(单位)负责,对本部门、本单位近三年来行政相对人或服务对象的电话信息进行收集。通过三条线,保证了收集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覆盖各行各业,同时也有效解决了信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的问题。二抓信息质量关。始终把各部门、单位收集的电话信息的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措施严防“假号”和“作弊号”的发生,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将政风行风监督员与县纠风办工作人员编成5个工作组,现场指导行评单位分析本部门、本单位的行政审批项目和为民服务事项,合理确定各部门、各单位的行政相对人或服务对象。县纠风办还直接深入到工商、国税、地税、质检、以及学校、医院等部门(单位),提取大量真实可靠的服务对象信息。三抓信息录入关。按照《汉中市政风行风测评信息库建设行业分类参考一览表》规定的19大类87个子项,将收集的信息准确录入到系统中,同时通过电子表格中的“筛选”功能,剔除信息中的错号、空号和重号,保证了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四抓建库结构关。按照机构改革划分的职能职责,与54个被测评单位逐一沟通,共同确认信息库结构类型和构成比例。其中,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单位的测评信息库比例按照行政相对人或服务对象占95%,乡镇党代表、人大代表,县级及县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村组干部共占5%的比例划分;公共服务行业和学校、医院的测评信息完全以服务对象为主。通过合理划分信息结构比例,使服务对象监督和党组织监督、专门机构监督、社会各界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了建立的信息库更具代表性、广泛性和科学性。

强化结果运用,严格责任追究。一是及时将测评结果书面通报全县,抄送各行评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以强化社会及上级部门对行评单位的教育和监督。二是对测评排名前三位的部门授予“年度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对政风行风建设优秀的基层站所和窗口单位授予“人民群众满意基层单位”荣誉称号,对测评排名后三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近年来,先后对6个部门、4个单位的18名责任人实施问责。三是对测评排名后三位的单位,在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取消“优秀”等次,在其他评先评优廉政鉴定时实施“一票否决”。四是责成排名后三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公开表态、公开承诺,并督促各行评单位针对测评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落实整改措施,在规定期限内将整改结果向社会公示。五是把测评意见建议列为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线索,及时组织力量排查,对违法违纪的问题,做到查处一起、教育一片、巩固一项、不再反弹。近年来,通过民主测评政风行风工作,排查问题线索26起,查处违规收费案件3件,查处乱作为、慢作为等行政效能问题7个,对相关单位进行了通报,对责任人实施了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