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陕西省城固县认真总结推广便民服务工作中成功经验和好做法,不断完善便民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认真抓好三项清理,进一步规范便民服务程序,采取三项有效措施,全面推进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
一、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完善便民服务网络。
一是打造一流县级政务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县级政务中心软硬件建设,以提升中心建设运行和政务服务质量水平为目标,以“两集中两到位”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流的政务服务示范窗口。通过不断完善提高,着力打造集行政审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服务平台。今年1—7月,县政务中心各方面服务良好,26个进驻部门的窗口接待业务咨询16000余件,业务受理11897件,办结11887件,提前办结8955件,节省工作日220642个,剩余10件正在按承诺办结中,办结率达99.92%,群众满意率达100%。
二是建立镇便民服务中心。按照“三定六有六公开”(即:定员、定岗、定责;有办公场所、有电话电脑等办公设备、有工作人员和桌牌、有代理服务流程和相关制度、有代理服务指南、有专用资料档案柜;公开代理服务内容、公开代理服务流程、公开代理服务制度、公开收费依据及标准、公开代理服务时限、公开投诉举报方式)的要求,在全县18个镇全面推行,建立与县政务服务中心联网运行的联动机制,实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服务模式。
三是建立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在全县所有村(社区)建立便民服务室,在当地村(社区)党支部、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的领导下和镇便民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以村(社区)活动室为依托,进一步完善软硬件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办事流程和代理服务事项等,及时予以宣传和公开,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延伸公共服务触角,切实增强为民服务实效。
四是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各级便民服务中心(室)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工作职责、办事程序、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相关配套制度,并通过文件、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向群众宣传。采取设立意见箱、开通投诉电话、建立网上举报等形式,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抓好三项清理,明确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及服务代理事项。
一是抓好县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清理。按照“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的要求,切实优化、细化各审批服务事项的办事流程、办理指南、收费标准、办结时限,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开展项目精简和清理工作,增加第五批取消行政审批项目2项,调整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10项,截止目前,清理行政审批事项533项。
二是抓好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代理事项的清理。按照《县审改办、政务服务中心关于规范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运行的通知》要求,对镇政府和县政府部门委托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并登记造册,形成服务代理事项上下衔接,不留死角。镇便民服务中心原则上应设立行政许可服务岗、综合事务服务岗、惠农政策兑现服务岗和社会咨询服务岗,可将招商引资企业许可受理等委托受理的行政许可事项以及劳动保障、民政优抚、计划生育等服务事项全部纳入镇便民服务中心。
三是抓好村(社区)便民服务室服务代理事项的清理。全面清理、细化、登记服务代理事项并进行公示,服务代理事项包括代办农民建房审批有关手续、个体工商户有关证照、计划生育及户口转迁、新生人口上户手续、低保救济及医疗救助申请、惠农政策补贴、法律咨询、劳务咨询等,根据群众需求,村(社区)可适当扩大服务代理范围,真正实现“便民”目的。
三、抓好三个环节,规范便民服务程序。
一是抓好受理环节,确保便民服务零障碍。凡群众申请申办事项,由受理人员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资料齐全的,现场填写《便民服务登记表》,并承诺办结期限;对资料不完善的,由受理人员列出需补充材料清单,一次性告知,并做好解释工作。
二是抓好办理环节,做到办结高效有序。凡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能办结的事项,做到随到随办。在镇便民服务中心能办结的事项,群众申请代办的,由村(社区)代理员一包到底、全程负责、限时办结。对需要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由镇便民服务中心与申请人书面约定、全程代办。县政务服务中心对所有受理事项,做到即办件直接办理、承诺件承诺办理、联办件联合办理、上报件全程代理、补办件补充办理、退办件明确答复,确保办理工作高效有序。
三是抓好回复环节,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代理事项办结后,由镇、村两级代理员填写《办结事项登记表》,将办理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申请人对办理结果不满意、但属政策法规不允许的事项,由代理人员做好解释工作;属工作人员责任的,由镇纪委进行警示训诫,并启动再办程序。县政务服务中心在回复办理结果时,主动邀请申请人进行满意度电子评价,评价结果按月统计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城固县纪委:田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