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县“廉政灶”建设进展有序红红火火

 
 
打印

    一是统筹兼顾,协调推动此项制度的有效落实。为杜绝公务接待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搞超标准接待等违反《廉政准则》的现象,今年,省纪委推出在乡镇机关建立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后,城固县纪委注重抓落实、出成效,在执行制度不走样上做文章,3月初以来,该县纪委、监察局会同县财政局以《关于建立乡镇机关“廉政灶”有关事项的通知》为开端,采取措施狠抓全县各乡镇机关“廉政灶”建设。

    二是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确保规范运行。通过建立《乡镇机关“廉政灶”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试行)》、《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招待费单列财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本着实用、高效、可操作的原则,使“廉政灶”建设有序推进。要求凡建立“廉政灶”的乡镇,辖区内接待一律不得到经营性饭店、宾馆,违者扣减公用经费指标并依纪依规处罚责任人,确因工作需要在乡镇机关驻地外接待的应事先向乡镇纪委报告,报销票据由乡镇纪委书记审核、签字入账。规定“廉政灶”建设要广泛接受人大、纪委、财政、卫生等部门的综合监督,确保制度的执行力。

    三是加大投入,办出特色,用真诚感动各级宾客。各乡镇在办公经费相当困难情况下,结合实际,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推动“廉政灶”建设顺利实施。大部分乡镇根据财力,投资25万元整修厨房、餐厅,配置冰柜、消毒柜、煤气灶、压面机、电烤箱、电钣煲、电磁炉等炊具,配齐了桌椅,安装了空调,硬件设施得到改善,聘请炊事技术高的人员入主机关餐厅,有效提升廉政灶的接待水准。该县盐井乡是一个地处南部山区的小乡镇,前几年,因税费改革等因素造成机关财力溃乏,仅靠有限的财政补贴,乡上公用经费支出经常捉襟见肘。上级部门来检查工作,为了表示乡上干部的热情好客,只好硬着头皮在外面营业性餐厅安排接待,没有现钱付,就先挂帐,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形成恶性循环,闹得乡上干部不敢见餐厅老板。面对这样的困境,乡上主要领导认真分析利弊,在痛定思痛后,下定决心,决定借助建立廉政灶这一有利时机,创造条件实施在乡机关餐厅接待来乡客人,以减轻不堪重负的招待费包袱。经过精心筹划和紧张准备,一个多月后他们的机关廉政灶开张了。接待来客“一盆焖肉、一盘焖鸡、几样小菜、一碗白米饭、一盆青菜汤”,一桌融洽气氛、主宾尽欢颜,一顿饭10个人花销不足200元,人均不过20元的标准。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磨合,乡上接待来客时,形成了各具风格的系列特色菜品,二元钱不到的“蒸红薯、煮豆角”,这些原本上不了大雅之常的农家饭却成了来客的最爱食品,既实惠又绿色。实践证明,只要有热情的态度、真诚的服务,不在营业性餐厅吃大餐,同样可以搭建与上级来客交流沟通、增进感情的平台。近日,咸阳丽彩集团老总在有关领导陪同下到该乡考察休闲会所投资项目,午饭安排在机关食堂用餐,面对土味十足的一桌饭菜,一行人先是好奇,而后愉快落坐,饭后还高兴的说:“好久没有吃过这么舒服的饭了,看的出来你们的领导是个实诚的人,和你们做事我们放心,项目就在你们这里搞。”

    四是加强监督检查,不断深化成效。为了督促此项制度的全面落实,近日,他们对全县各乡镇“廉政灶”建设情况开展了一次监督检查,24个乡镇中,离县城较远的南北山区10个乡镇已按要求时限全部建成“廉政灶”并投入运行,虽推行时间不长,但节支效果明显,与往年同期相比,乡镇机关公务接待费平均下降40%左右,既保护了干部的身体健康,改善了乡镇机关就餐环境,也有效杜绝了铺张浪费,可谓一举多得,开办“廉政灶”的做法受到干部群众的肯定。同时,该县要求对没有建成“廉政灶”的平川乡镇要积极创造条件,克服畏难情绪,必须在6月底前全部建成“廉政灶”进行运营。

                             

                                 (城固县纪委   吴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