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底,72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5.25亿元,占年计划的64.71%;48支驻村工作队扎根基层抓脱贫,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445万元,发放产业扶贫贷款1348万元,3366户贫困户脱贫在即……
烈日炎炎,在汉台区处处可感受到广大党员干部奋发向上的干事热情。省、市委“三项机制”出台后,该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创新构建了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为核心,“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问责问效”为配套的“1+4”制度体系,激发内生动力,传导外部压力,极大提振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凝聚起了追赶超越的强大合力。
知行合一,推动“三项机制”落地生根
“‘三项机制’有效填补了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调动干部积极性的制度短板,我们要深入学习,把握核心要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日前,在汉台区召开的“三项机制”专题学习会上,区委书记郑永涛向全区党员干部下达了深入学习贯彻省、市委“三项机制”的动员令。
为将“三项机制”学深、吃透,该区及时召开常委会对机制出台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进行学习传达,各级迅速开展专题学习、研讨, 层层传达“三项机制”精神。要求各部门、单位把学习贯彻“三项机制”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党课、党员学习规划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同时,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微信、QQ群等平台,开设“三项机制”学习专栏,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解读“三项机制”的精神内涵和主要内容,确保“三项机制”学习“全覆盖”。
科学创新,“1+4”制度让“三项机制”更接地气
在前期深入学习、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该区按照“体系完整、过程公正、结果严肃、操作便捷”的原则,创新提出了以问效问责为纽带,有效衔接“三项机制”的“1+4”制度体系,即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管总,鼓励激励、能上能下、容错纠错、问效问责四个《实施办法》相互配套联动,建立起一条相互衔接、内容完备、系统科学的干部管理制度链。
在激励鼓励方面,提高镇办等一线部门和单位中层负责人评优比例,实行奖金个人差异化发放;能上能下方面,明确干部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16种“下”的情形,将督查问效结果作为组织调整依据;容错纠错方面,丰富“五看”内容,将因探索性工作造成的失误还是失职渎职导致的严重后果纳入评判标准;在问效问责上,实行“白、黄、红”三色督查单制,将“三项机制”明确的9大类事项,全部纳入督查范围,真正使能者上、错者容、庸者下。区上还成立了贯彻落实“三项机制”领导小组和督查问效问责办公室,下设三个工作组,以联席会议方式,狠抓督查问效,确保“1+4”制度体系运行常态化、持久化。
“‘1+4’制度体系的出台,在横向上打破了部门壁垒,补全各自为政、多头分散的制度缺失,纵向上运用督查手段,将问效问责贯穿于制度执行全过程,真正将‘三项机制’的效应最大化。”柏海成如是说。
学以致用,“1+4”制度引领比学赶超新热潮
虽已立秋,可“秋老虎”丝毫不减三伏天的酷热。河东店镇平安村驻村工作队队员们顶着炎炎烈日,又开始翻山越岭走访贫困户开展产业扶贫。工作队队长马利洪说:“‘1+4’制度出台后,队员们的干劲更足了,天气炎热,队员们干劲丝毫不减,都盼着早日完成脱贫任务。”
而在区人民法院,随着“1+4”制度体系的出台,该院科学制定了岗位目标责任制,出台了治懒奖勤机制,大力推进员额法官改革,有效激发了干部工作热情。全院67名法官,在工作量同比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依然干劲十足。
在“1+4”制度体系激励下,全区一大批大胆改革、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脱颖而出,以前干部缺乏创新、不愿拼搏、不敢斗争的情形消失了,热火朝天。干事创业的激情得到充分调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上半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6.56亿元,增长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增长29.8%,列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