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市打响脱贫攻坚战的第一年。市扶贫办等脱贫攻坚成员部门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总体要求,积极行动,及早谋划,协作配合,纪检、监察、纠风、检察、电台等机关单位共同行动,通过系统性自查、联合出台整治方案、聚焦行业不正之风、行风热线、巡查督查等多种方式,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和违纪违规问题发生,助力脱贫攻坚安全有序推进。
触及实际,扶贫系统“三三一”行风专项整治持续开展。
市扶贫办党组按照中省市纪委全会部署要求,认真梳理分析近年来扶贫系统政风行风、干部违规违纪、扶贫政策审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症结,在去年下半年制订出台《关于扶贫系统开展“三围绕三整治一提升”活动切实整治政风行风突出问题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于3月30日,召开全市扶贫办主任会,对此项工作再安排再部署。要求扶贫系统全体干部要进一步围绕“四风”新动向,大力整治工作大而化之、拖延应付问题,围绕扶贫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整治推进不力、不接地气问题,围绕“三严三实”,整治权责不清、律己不严问题,下功夫提升扶贫工作质量水平,明确县区扶贫办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带头自查整改3个方面29类现象和问题,真正触及实际,向扶贫系统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全力“开火”。
惩防结合,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专项工作拉开阵势。
根据最高检和国务院扶贫办统一部署,4月21日,市扶贫办会同市检察院制定出台了我市《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市扶贫领域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为期5年的集中整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专项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实施方案》明确了六项基本原则、三项主要任务、四项查办重点,将实施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纳入重点领域,把扶贫资金分配、项目审批、工程招投标作为重点环节,依法严惩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职务犯罪。同时,把与扶贫相关的惠农领域发生的职务犯罪一并纳入查办范围,为全市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敲响警钟。为推动专项工作顺利开展,还同时印发了《专项工作协调机制意见》,制订了四项工作机制,细化了扶贫、检察机关的职责任务,明确扶贫部门要向检察机关提供贫困对象基本信息、项目清单、资金安排等基础数据,每笔专项扶贫资金下达1个月内,要提供扶贫项目、资金数量、资金流向、领款人等明细表,确保检察机关掌握专项扶贫资金的去向。目前,中省下达我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4312万元,已全部切块到县区,正在进行项目计划编制。
纠查并举,行业纠风聚焦扶贫领域联合媒体正式上线。
5月3日,“五一”小长假一上班,市扶贫办主要领导带领科室负责人,作客汉中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直播间,向广大群众“口对耳”宣讲扶贫政策。这是该办继今年2月18日参与行风热线之后的第二次上线活动。至此,由市纠风办牵头策划的全市11 个县区扶贫办共同参与、集中一个半月上线开展政策宣传活动正式拉开序幕。4月14日,市监察局、市纠风办创新行政监察、媒体监督、群众监督三位一体工作模式,调研出台了《2016年全市纠风工作的意见》,首次将全市纠风工作重点聚焦脱贫攻坚,提出了三项创新措施:一是搭建媒体问政平台,发挥行风热线、电视台等媒体优势,有针对性地让政府职能部门宣传政策、解答问题,强化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二是强化监督监察,率先在脱贫相关职能部门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政策目录清单公开制度,监督办事制度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实行专项备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加大查处力度,强化随机检查,深入群众,主动发现问题,查处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倒逼政府部门完善工作制度,把跟踪问政问效问责纠风长效工作机制融入脱贫攻坚全过程、全领域,实现政策、纪律、法律无缝对接。
握紧拳头,脱贫指挥机构跟踪督导扶贫政策落地生根。
1月18日,《汉中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汉发〔2016〕1号)印发后,市、县区党委、政府研究成立脱贫攻坚专门指挥机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督导组、业务指导组,围绕“1+19”配套方案,全方位、多视角开展巡查督导,及时发现和通报问题,层层传导压力,推动政策措施到村到户。目前,全市共组织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回头望”5轮次,举办专题业务培训33(场)次,认定贫困户18.7万户、52.5万人;广泛开展市、县、镇、村扶贫宣讲活动,编印了《汉中市脱贫攻坚资料汇编》、《汉中脱贫攻坚工作简明读本》,《略阳县贫困对象精准识别20问》、《洋县产业扶贫项目实用技术汇编》等辅导资料,向扶贫干部和群众发放,走村入户解读政策,扩大政策知晓率;全市1010个贫困村实现了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全覆盖;争取中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43亿元,资金总量比2015年增加20%,落实扶贫工作队专项经费,为每个包扶村安排产业发展资金8万元,全市共筹集金融扶贫财政担保基金 9800万元,发放贫困户小额贷款2亿多元,加快增收脱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