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

 
 
打印

 

近年来,汉中市以“增强风险意识、找准廉政风险、完善防控措施、有效预防腐败、干部健康成长”为目标,围绕制约和规范公共权力运行,按照排查风险、评定等级、建立目录、落实防控措施等步骤,认真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加强学习宣传,营造浓厚氛围。自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通过召开学习动员会,举办专题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促使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掌握好工作的实质和精髓,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部署和要求上来。市纪委大力宣传省、市各项部署要求,及时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成效,努力营造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目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已在市、县、镇三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广泛开展,部分县区已将辖区所有乡镇、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纳入风险防控范围,实现了廉政风险防控全覆盖。

精心组织谋划,周密安排部署。省纪委、监察厅《关于实施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意见》下发后,市纪委、监察局在认真学习领会、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印发我市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各级、各部门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结合本部门单位业务工作、干部岗位廉政教育及党务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动态监管等制度措施,全面排查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引发廉政风险的问题,通过评估风险等级、梳理权力清单、规范权力运行、加强风险预警、强化考核追究等手段,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措施,逐步建立了具有汉中特色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强化典型引领,推动工作落实。为了有效推动工作落实,市纪委监察局提出了“认真学习借鉴、积极探索创新、分类指导深化、典型示范推进”的工作思路,建立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联系点制度,通过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形式,重点培育、总结经验、整体推进。委局领导多次利用检查调研的机会,深入县区、镇乡、部门、单位开展调查研究,采取现场查看、走访了解、座谈交流等形式,及时掌握工作进展,认真分析查找领导干部权力运行风险呈现的主要特点和诱发根源,为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认真查找风险,准确界定等级。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查找风险点是基础。只有风险点排查准确、不缺不漏,才能实现防控管理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在实施过程中,汉中市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群众关注度高、行政权力集中的重点部门、重点领域,紧扣管人、管事、管钱、管物等关键岗位,区分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一般人员“三个层面”,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集体定等“六种方法”,深入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五类风险”,并按照风险发生概率或危害程度,界定风险等级,加强分类管理,逐一登记汇总,建立管理台帐。

健全完善机制,积极实施防控。在认真排查风险的基础上,该市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按照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要求,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加强岗位廉政教育,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堵塞漏洞,加强工作环节之间相互制约措施,以规范权力的运行程序和方式,尽量压缩自由裁量空间,构建风险管理流程,实现风险防控的常态化、规范化,确保权力健康有序运行,逐步构建起全市廉政风险安全防范网络。

注重载体创新,确保取得实效。全市各级各部门把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建设与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和深化干部作风建设有机结合,不断创新载体,赋予新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市委、市政府在连年开展群众评议科长制度的基础上,将评议的对象扩大延伸到副县级党员领导干部,通过评议活动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做到廉洁从政、勤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