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网络内容失实责任追究制度已刻不容缓 网络反腐败须加强“正规军”建设
目前,活跃在互联网上的反腐维权举报网站大约有百家。大多动辄以“中国”两字冠名的网站,其实都是个人网站,甚至是一台笔记本电脑而已。
反腐维权网站的崛起,对于反腐揭黑、促进民主与法制进步无疑有着积极意义,但是目前的无序和失范,也令人为其健康发展感到担忧。
今年初,曾被多家网站称为“中国最疯狂敛财的校长”的河南省新蔡县弥陀寺乡中心学校校长曹鑫,以网帖内容严重失实、网站拒绝删帖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为由,将发帖人及拒绝删帖的廉政维权网、西部农村网告上法庭,要求其立即删除侵权文章,为他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各项经济损失5万元。随后,新华社“新华视点”发表题为《“中国最疯狂敛财的校长”为何状告网站?》一文,矛头直指互联网时代下,各式各样的反腐维权网站的合法性与真实性。
这只是众多此类案例中其中的一起,面对众多类似的“反腐维权网”,我们需要警惕什么?做些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各种“反腐维权网站”的特点
第一、此类网站的“记者、顾问”等人把自己标榜为一个正义的化身,极力吹嘘和推销自己,说什么自己是学法律的,是具有教授职称的法律专家--请问你是哪里的,哪个大学的教授?还是“诈骗”大学的教授?你有种的话,请把你的“教授资格证”贴到网站上让大家看看,是骡子是马一溜便知!
第三、给上访者推销(其实是传销)反腐败的分枝网站,然后自己从网页制作商和空间商那里拿提成,分枝网站成立后,他就是事实上的总头目,办网站你虽然交了钱,但域名的密码和空间商都还掌握在他手里,你一但不按照他的旨意办事,他就可随便封杀掉你苦苦经营的网站,这当中,当然钱是至高无上的东西。所以,经过他上访或者投诉的人,如今大多都拥有一个小内存的,每年都需要交费的,在他严密掌控之下的,自娱自乐性质的小网站。
第四、假扮官方网站忽悠人。动辄给一些被投诉的国家单位发涵,以曝光唬人,有些人和单位,为了达到息事宁人的目的,常常是屈尊就驾。末了要么收取单位的好处费,要么收取当事人的所谓活动费。
第五、网站打着公益性质的旗号(其实不公益也不行,网站本身没有收费的权利,按规定,你发了人家的文章不但不能收费,而且还应按照《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给作者付稿酬),诱导一些人上当受骗,最好使的一招是:向当事人收取高昂的所谓的案件论证费,说是要请北京的知名法律专家开会论证,开没开这样的会,谁知道呢?!
网络监督的健康发展亟待制度规范
网络监督虽然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监督途径和平台,但必须看到,一方面它不可能取代制度监督,另一方面自身也亟待制度规范。
一要强化对网络监督的法律规范和约束,为网络监督提供制度化保障。无论是对腐败现象的曝光,还是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要秉承节制理性的方式,遵循制度路径去履行监督权利和职责。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网络舆论监督制度,明确网络监督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网上举报、网上曝光、网上发表评论和报道的基本要求,网络监督事件受理、查处、反馈的程序规范,网民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的保证,网民自律组织职责和规范,网络信息员和观察员的权利和义务,违反网络监督行为规则所应承担的责任,等等。
二要加强和改进网络举报工作,为网络监督建立通畅、高效、规范的主渠道。要进一步发挥网络举报平台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网络举报平台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对可能在网上发布的相关举报信息进行有效引导、分流和承接,使法定网络举报平台的特殊优势得到切实发挥。
三要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优势,推动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制度创新。要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让公众通过网络更多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将权力置于网络上,运行在阳光下,建立起政府与公众有效沟通的桥梁,防止权力滥用和暗箱操作,实现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四要严厉打击打着“反腐败”旗号,敲诈勒索党政机关,收取举报人、上访者钱财的“假冒反腐维权网站”。此类网站的存在严重扰乱了互联网正常秩序,肆意破坏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通过编造虚假信息等手段实现获取钱财利益等非法目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此类网站的监督工作,做到发现一起调查一起查处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