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强大动力,也是我们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条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力度,努力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各地区各部门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在反腐倡廉工作理念思路、教育、制度、监督、预防、改革、纠风、惩治、方法以及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等方面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探索和积累了一批适应工作要求、富有生机活力的有益做法和创新经验。请看本期反映全国反腐倡廉创新经验的特别报道。
“山东省新泰市建立以全委会例会和委员巡察、谈话三项制度为核心的纪委全委会工作制度……”
“吉林省白城市从创新制度入手,着力从源头上破解长期困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
“湖南省长沙市将制度制定、落实、监督、完善融为一体,对市直机关执行干部任免、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出国(境)考察等方面制度落实的情况进行集中督查整改,切实提高了制度执行力……”
2010年5月1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在江苏南京召开的全国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经验交流会上,各地各部门展示的一个个新举措、新做法,集中反映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丰硕成果,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回首过去几年,各地各部门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探索和积累了一批适应工作要求、富有生机活力的有益做法和创新经验,不断丰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内涵,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改革创新,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的重要内容。
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要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积极推进工作理念思路、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作出指示。
“要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努力实现思想方法和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人员素质和工作作风的与时俱进。”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提出要求。
近年来,贺国强、何勇多次到基层调研反腐倡廉工作,对基层创造的一些新经验、新做法,及时给予肯定。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张惠新、马馼、干以胜、张毅、黄树贤、李玉赋等高度重视加强对反腐倡廉难点、热点、疑点课题的调查研究。在委部领导积极有力的引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行动起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热潮。
预防腐败屡出新招——国家预防腐败局2007年正式挂牌运作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更加积极地开展预防腐败工作,抓住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总揽,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把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的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
广开渠道汇集民意——2008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统一举报电话12388正式开通,一年后又开通全国纪检监察举报网站。各地各部门也陆续推出一项项新举措,例如杭州市纪委监察局建立了旨在第一时间有效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回应和处理网民反映有关反腐倡廉的热点问题。
创新思路查办案件——2008年10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会议召开后,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会议精神,改进查办案件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例如河南省加强办案工作体制机制制度建设,探索出一套融激励、约束和治本三位一体的办案工作长效机制;公安部联合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条令,赋予派驻公安机关监察机构对下级公安机关民警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立案权和调查权,实现了公安系统监察体制特别是案件查办体制的重大突破。
找准难点集中突破——2009年7月,中央作出决定,由中央纪委牵头集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各地各部门也积极跟进,例如大连市在建设项目多、投资数额大的情况下,创新规划立项审批办法,变政府决断为“百姓拍板”,有效防止了职权滥用。专项治理工作开始至今年2月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5803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374人。
深化改革提高素质——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先后8次发表重要讲话,每次都对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这些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2009年,中央纪委对全国2000名县(市、旗)纪委书记首次进行了集中培训,并第一次专门就地方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各地各部门也不断深化改革,例如内蒙古以改进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办法和推行常委会票决制为关键环节,积极探索选拔任用纪检监察干部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形成了一套比较符合实际、科学合理的选拔任用机制。
一个个创新办法,一条条有力举措,就是为了做到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就是要实现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路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在一次次的探索中,人们看到——领导干部作风和观念正在转变,共谋科学发展、同促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一把手”报告廉政情况,网上公示自查报告、现场询问、公开测评、现场报票、市纪委书记点评……去年,武汉市选择江汉、武昌、洪山和江夏4区,由区委书记向市纪委全会报告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并接受市纪委委员的问询和评议。
“有点紧张,丝毫不敢马虎。”“大考”之后,4位区委书记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为了“备考”,洪山区委书记吴勇对自查报告几易其稿;武昌区委书记张光清则两次召开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报告。
武汉市的探索,是近年来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生动剪影。
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围绕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一目标,在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方面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在反腐倡廉理念思路上不断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各地各部门认真研究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理念思路创新,努力实现思想方法和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在观念上有新的转变,思路上有新的突破。黑龙江省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五种手段,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改革的推动力、惩治的威慑力统一于长效机制建设中的纠风工作新思路,着力解决“防不胜防、纠不胜纠”的问题;江苏东海县率先实施纪检监察资源重组,在全县23个乡镇设立6个农村工作室,随时接待来访群众,实现了工作重心下移,监督关口前移。
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上不断创新——
按照“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努力形成一整套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把制度创新寓于各项改革开放措施之中,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廉洁从政教育、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预防违纪违法行为、保障党员权利等法规制度,努力消除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的漏洞和空白点,提高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化水平。山西省为从根本上解决煤焦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深入分析滋生腐败原因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出台了《山西省煤焦领域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及一系列配套规定,集中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为全省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有力的纪律保障。陕西省在全省设立了2.4万多名村民监督委员,不仅拓宽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的村民自治途径,而且有效破解了对村干部缺乏监督的难题,填补了对村民委员会及其成员实施监督的法律空白;江苏省连续五年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年”活动,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本框架。
在反腐倡廉监督上不断创新——
反腐倡廉,监督是关键。能否对权力加以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以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为重点,积极探索监督关口前移的途径和方式,逐步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去年7月,广东省广州市1548名市管干部完成个人信息填报后,广州市纪委根据系统统计出来的“裸体官员”情况、市管领导干部出国(境)、婚姻变化等有关数据,及时制定了加快对滞后文件规定的清理完善及对市管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情况进行甄别调查等措施。
在纠风工作上不断创新——
创造性地在全省1518个乡镇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17135个行政村中八成以上设立了便民代办点……这是近年来江西省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一个新探索;为了更广泛地收集民意,山东等地还坚持“风清气正民为本”的理念,创新政风行风热线,被群众称为“民心线”、“连心线”。
在反腐倡廉方法上不断创新——
上海市通过“制度+科技”方式,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制度设计的科技含量,坚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中配置,资金在网络上监管”的工作思路,实现权力“模块化”、执行刚性化、信息公开化、监控动态化,减少了权力寻租的空间;中国人民银行注重与有关部委形成合力,稳步推进反洗钱长效机制,逐步落实支付监管和账户实名制,大力推进征信系统建设,有力推进了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工作。
一个个创新,一项项探索,有效堵塞了制度漏洞,有力震慑了腐败分子,引来了清风徐徐……
2009年10月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统一开通全国纪检监察举报网站。该网站开通当日即引来1920万次点击,甚至引发“网络塞车效应”,一个月共收到举报1.38万件。
如何利用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这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在思考的一个大课题。随着一项项制度、措施的出台,群众反映举报问题的便捷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次次探索之中,收获了沉甸甸的硕果——
“发现陈良宇、侯伍杰、徐国健、李宝金、杜世成、何闽旭、黄瑶、宋勇等高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便是建立和完善巡视工作的成效。”中央纪委一位领导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这样总结。各省(区、市)党委巡视组也在巡视中发现并移交了一批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巡视,已经成为纪检监察机关获取案件线索的一个重要手段。
由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带来的新成果不断涌现——
安徽省合肥市纪委自2006年3月探索建立以“6+3”监管体制、“三个一”运行机制和“五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建设管理新模式后,截至去年底,全市未发现一起城建领域新发案件。
四川省广安市纪委、监察局创立“片组+巡查”工作模式,有效整合纪检监察力量,近三年来各片组独立查办了62件违纪案件,将大批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
……
群众对反腐败成效的满意度,是评价反腐倡廉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国家统计局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中国民众对反腐败成效的满意度达到69.2%,比2003年提高了17.3个百分点。
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为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形成了值得珍惜的宝贵经验。各地各部门在实践中认为,反腐倡廉建设如果在理念、思路、机制、方法上流于一般化,就会导致对腐败现象的洞察力和警觉性的弱化,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
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是新时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水平。”在全国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经验交流会上,贺国强发出了这样的动员令。
在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的锐意改革和不断进取之下,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式”反腐倡廉建设必将乘风破浪,一往无前。